200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专项练习

2013-07-09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本部分均为单选题,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对词、句子、篇章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根据上下文,恰当选用词语;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注意:问题可能是选择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使表达最为准确,也可能是考查对文字内容的理解,你的选择应与题目要求最相符合。
  【例题】铁路新线路的开辟与否往往必须在建路花费尽可能少的要求与新建路线的贸易运输量尽可能多的要求之间取得妥协。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新建铁路的线路:( )。
  A. 应该是一造价最低的线路B. 其选择决定了新兴贸易中心的位置
  C. 决定于是否与终点之间的距离最短D. 不会总是具有最低建造成本的路线
  【答案】D
  【解析】仔细考察四个选项,您可以发现,选项A与题中“妥协”的含义不相符;选项B和C都无法从题中得出;只有选项D是短文支持的一种主要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D。
  请开始答题:
  (1)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5题
  你能想像一只绿色老鼠的样子吗?科学家最近通过基因变化技术使老鼠长出了绿色的毛,试验的成功让科学家们相信,将相关基因移植入毛囊可以改变毛发的颜色,这意味着对毛囊进行基因变体疗法可能大有作为。
  抗癌公司是美国加州圣迭戈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这里的科学家将一种水母基因移植到老鼠的毛囊中,使老鼠长出了在蓝光下呈现荧光绿的毛发。该公司总裁罗伯特?霍夫曼说:“这些毛发之所以是绿色的,是因为其中有荧光绿色的蛋白质。”这种荧光绿蛋白质就是使水母在暗处发绿光的那种基因。霍夫曼将这种水母的基因移入一块剪下的老鼠皮上,他用一种名叫胶原酶的物质将老鼠皮组织软化,胶原酶可使毛囊更容易接受水母的基因,然后将老鼠皮放入培养液中。培养液含有一种腺病毒,这种病毒与平常引起感冒的腺病毒相似。该病毒很快进入老鼠皮上的水母基因细胞中。霍夫曼采取措施使病毒迅速复制,这样病毒细胞就可以将自己携带的基因成分载入老鼠的细胞中。霍夫曼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变化过程,他发现,老鼠皮的毛囊中明显出现了绿色蛋白质的斑点,这是每根毛发生长的基础。此后,这块老鼠皮上80%的地方长出了绿色的毛。然后,霍夫曼将这块长有绿毛的老鼠皮移植到活老鼠缺少毛发的皮肤上,移植的毛发在老鼠身上不断生长,逐渐遍布全身。
  目前,该研究最乐观的前景可能就是让灰白头发恢复成黑发。研究人员已通过基因疗法使白老鼠长出了黑色的毛,这对于治疗灰白头发是重大进步。但这种基因变体技术还要在老鼠身上再做几年试验才能用于人类。科学家们认为,一旦人类掌握了关于头发颜色的基因,基因疗法就可以用于美发。黑头发是因为真黑素在发挥作用,红头发和褐色头发也都有其生成色素,但目前还没破解金发的分子构造。一旦科学家们发现了所有决定头发颜色的基因,那么人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头发的颜色,只需激活或减少相关基因,而不是通过染色物质。
  霍夫曼同时指出:“毛囊是个了不起的工具。”他相信基因工程能使毛囊产生任何形式的蛋白质,比如胰岛素和干扰素(一种免疫系统蛋白质)。小小的毛囊其实是个巨大的工厂。通过基因疗法,毛囊里不仅能长出健康的头发,还有可能承载某些基因来治疗白化病、糖尿病、癌症等。实际上,把基因疗法用于美发要比治病困难得多。美发需要把头上所有的毛囊都进行处理,而治病只在几个毛囊上进行处理就可以了。
  1. 根据文意,下列对文中的“相关基因”和“自己携带的基因成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种水母基因 水母细胞的基因成分
  B. 关于头发颜色的基因 病毒细胞的原有的基因成分
  C. 一种水母基因 病毒细胞的原有的基因成分
  D. 关于头发颜色的基因 水母细胞的基因成分
  2.文中说“毛囊是个了不起的工具”,下列不能作为这句话的依据的一项是( )。
  A.毛囊能通过基因工程产生任何形式的蛋白质
  B.小小的毛囊其实是个巨大的工厂,能制造胰岛素和干扰素
  C.毛囊里能长出健康的头发
  D.毛囊里可能承载某些基因来治疗白化病等顽症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水母身上带有能在暗处发绿光的荧光绿蛋白质,将该蛋白质植入老鼠毛发,就能使之发绿光
  B.霍夫曼把一种类似感冒病毒的腺病毒,植入活老鼠缺少毛发的皮肤上并迅速复制,这样就使老鼠皮的毛囊中明显出现绿色蛋白质的斑点
  C.霍夫曼采用的基因变体疗法就是通过基因变化技术对老鼠的毛囊进行基因改造,从而改变毛发的颜色
  D.科学家们认为,基因疗法能否用于美发,关键在于人类对头发颜色的基因的掌握,如果不能发现所有决定头发颜色的基因,那么人们就很难改变头发的颜色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能通过基因变化技术使老鼠长出绿色的毛,意味着目前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技术使老鼠长出其他各种颜色的毛
  B.人类的黑头发是因为真黑素在发挥作用,将来科学家只需激活或减少相关基因,而不是通过染色物质,就可能让灰白头发恢复成黑发
  C.霍夫曼移入水母基因细胞时,用一种名叫胶原酶的物质将老鼠皮组织软化,如果不用这种胶原酶,他的实验就不能取得成功
  D.如果利用毛囊进行的基因变体疗法在人身上的试验获得成功,那么人类对白化病、糖尿病和癌症等顽疾的治疗就会轻而易举了
  5. 下列哪项最适合作该段文字的标题?( )
  A. 彩色头发基因技术B. 老鼠毛色变绿的原因
  C. 毛囊的作用D. 如何利用基因技术
  (2)阅读以下文字,完成6~10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前苏联的科学家分别发现,在大洋深处有一些深海声道可以让声波传得很远。在深海声道中,声音可以传播到数千公里之外而没有减弱的迹象。后来的科学家还为此做过一次实验,他们在澳洲南部海中投下深水炸弹,爆炸产生的声波顺着深海声道绕过了好望角,又折向赤道,横穿大西洋,经过3小时43分钟后,竟然被北美洲百慕大群岛的测听站收听到了。计算起来,这颗炸弹爆炸后的声波一共“走”了19200公里,在海洋中环绕地球达半圈!
  经过理论分析,科学家发现,这是因为大自然在大洋深处造成了对声波传播非常有利的深海声道。海水下的声速基本上由温度和海水压力控制:温度愈低,声速也愈慢;而海水压力愈大,则声速愈快。大洋中的水温从总的来说是太阳照射造成的,因此温度总是随深度增加而降低,但到一定深度后温度就不再改变,形成深海等温层。而海水压力却只与深度有关,深度愈大,海水压力就愈大。因此,如果从海面向下观察,就会发现,声速先是随深度增加、温度降低而变慢,当下降到一个最低值时,海水温度不再改变,这时,声速就会随海水压力增大而变快。
  这样,声波传播的速度在整个海洋中变成了上下两层,在上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速越慢;在下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速则越快。在这两层交界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声道轴,由于声波在传播中总是向声速慢的界面弯曲,因此声道轴上方和下方的声音都会折回声道轴。在上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速越慢;在下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速则越快。这样,声能被限制在声道上下一定的深度范围内传播,不接触海面和海底,这就像在声道轴上下各放一块反射声音特别好的大平板一样,声音总是在这两块平板之间来回反射,能量不受损失,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这就是“深海声道”。
  深海声道经常受到复杂海况的影响,海洋深度的变化、海底山脉的阻挡都是障碍。一般说来,如果海的深度变浅,对声道会有明显的影响,但如果不浅到声道的下界,影响就不大,如果越过了下界,声道中的部分声波能量就会受损。海底愈浅,声能受损就愈严重。如果海底穿过整个声道,那么声道效应就没有了,声道就消失了。
  6. 下列对“深海声道”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海声道是可以让声音以由快变慢再由慢变快的速度清晰地传播到大洋很深处一定范围内,并总是向声速慢的一面弯曲的特殊界面
  B. 深海声道是位处深海一定深度范围内,环绕地球达半圈并且能使声音在其中传播到数千公里之外而没有减弱迹象的特殊声道
  C. 深海声道是以深海等温层为界面形成的,因而能保证声波迅速而不受损失地传播到深海一定范围内的特殊的声道轴
  D. 深海声道是声能不接触海面和海底而不受损失地在大洋深处的一定深度范围内传播,从而让声音可以传得很远的特殊声道
  7. 在海水下的声速与温度和海水压力的关系是( )。
  A. 温度愈低,声速愈慢B. 温度愈低,声速愈快
  C. 海水压力愈小,声速愈快D. 海水压力愈大,声速愈慢
  8. 根据文意,不属于深海声道“奇异”特点的一项是( )。
  A. 深海声道可以使声音传播到很远而没有减弱的迹象
  B. 在深海声道中声速基本上不再受温度和海水压力的控制
  C. 在深海声道中传播的声音能折回声道轴而能量不受损失
  D. 声能在深海声道中总是被限定在声道上下一定的深度范围内传播
  9. 联系上下文,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 在声道轴上方,随海水深度的增加,海水温度会越来越低,声速也因此而越来越慢
  B. 在声道轴下方,声速和海水深度成正比,和海水温度成反比
  C. 这样的声速差别正是使声道轴上下方的声音不断折回声道轴的重要原因
  D. 声道轴上下方声速的变化基本上是太阳照射和海水压力影响的结果
  10.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海声道形成于大洋深处,这就意味着海洋越深处,声道轴上下方的范围就越大,就越容易形成深海声道,声道效应也就会越明显
  B. 深海声道对声波传播非常有利,因此,谁控制了全球深海声道,谁就能从某种程度上控制深海制海权,谁就能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
  C. 声道效应会受海底障碍的影响,如果人们想获得某一声道效应,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必要措施清除障碍,以使声道畅通
  D. 声波竟然可以顺着深海声道环绕地球达半圈,所以我们可以建成环球深海声道,并利用方向可控的声波来发展通讯事业
  (3)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1~15题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沈冠军教授等根据可靠的石制品测年结果,认定云南省宜良县张口洞遗址在距今4万~10万年间存在人类话动,此前的中国原住民并未消亡,现代人类“非洲起源说”的这一重要依据相应不能成立。作者同时认为骨化石的常规14C年龄存在较大误差,不宜在学术研究中引为佐证。这一成果发表于最近出版的《科学通报》上。
  众所周知,具有现代解剖特征的智人,即现代人起源的时间和地点,是人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多地区连续演化”和“非洲起源”这两种主要的学说,已激烈争论了近20年。相关遗物年代的准确测定,对澄清这一争议十分重要。沈冠军认为,过去20多年里测年新技术的应用表明,西亚和非洲10万年前就有现代人类。而我国相关人类遗址的主要测年手段,是以骨化石为样品的铀系和常规14C法,分辨率都很有限,重要晚期智人化石都被定在3万年内,同时缺少有确实年代依据的距今4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所以尽管我国人类学家多倾向于“多地区连续演化说”,但上述测年数据却更有利于“非洲起源说”。
  [Page]
  近年来,沈冠军等基于洞穴次生碳酸盐岩铀系定年,研究了广西通天岩、白莲洞等晚期智人洞穴地点,发现这些原认为2万~3万年前的遗址,实际年代应在10万年左右,或者比这更早。也就是说,我国出现现代人类的时间,很可能不晚于西亚和南非,因此当前在学术争议中占上风的“非洲起源说”可能并不成立。
  为寻找进一步的证据,沈冠军和云南省宜良县文物管理所李建坤、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学平等一起,将目光锁定到位于云南宜良九乡风景区内的张口洞遗址。
  据介绍,张口洞遗址于1989年被发现,随后共发掘出现代人牙化石40余枚、石制品1800多件。上部地层炭块和下部地层骨化石的常规14C法测年结果,分别是距今1万年和1.5万年左右。沈冠军等认为,张口洞文化堆积中夹生的钙板多达10层,纯净致密、结晶良好的洞穴次生碳酸盐岩可作为铀系年代测定的理想材料,堆积物代表的时间跨度显然远大于原认为的5千年左右。为此他们多次进行实地采样,对其人类演化意义进行了“再研究”。
  测年结果显示,张口洞的钙板层中表层和第二钙板层小于1万年;第四、五钙板层分别为约5.5 万和11万年,其间出土的石制工具是我国这一时段人类活动的确证。因此作为现代人类“非洲起源说”论据的“中国4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缺环”,很可能只是测年技术系统误差造成的假象。4万~10万年是现代人类起源、扩散和演化的关键时期,至少我国南方在这一时段存在人类活动,这里人类演化的时间序列很可能并未间断。
  研究结果表明,张口洞第六钙板层形成年代为30万年前,其下堆积远大于骨化石常规14C测年给出的约1.5万年。因此长久以来在国际学术界颇受质疑的骨化石样常规14C年龄,其数据“果真不可相信”。沈冠军认为,上世纪80年代前以这一时标测定年代的地点,都应用新技术重新研究;即使暂无可能,也不宜在学术研究中将其引为重要佐证。
  11.文中说:“上述测年数据却更有利于‘非洲起源说’。”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上述测年数据”的一项是( )。
  A.云南省宜良县张口洞遗址在距今4万~10万年间存在人类活动
  B.西亚和非洲10万年前就有现代人类
  C.我国重要晚期智人化石都被定在3万年内
  D.我国缺少有确定年代的距今4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
  12.沈冠军教授等人对人类起源研究的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出现现代人类的时间,比西亚、南非都早
  B.我国4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缺环可能是测年技术系统误差造成的假象
  C.我国南方在4万~10万年间存在人类活动,这里人类演化的时间序列很可能未间断
  D.研究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人类学家倾向的“多地区连续演化说”。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关于现代人的起源,世界上存在“多地区连续演化”和“非洲起源”两个主要观点,已激烈争论了近20年
  B.开始是“非洲起源”论占了上风,后来由于中国考古的发现,“多地区连续演化”论占了上风
  C.骨化石常规14C测年法存在较大误差,因而这种测年方法得出的数据长久以来在国际学术界颇受质疑
  D.沈冠军等人的研究是采用新的方法,即铀系定年法,这种方法比14C法分辨率更高
  14.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次生碳酸盐岩铀系定年法是我国地理学教授沈冠军发明的
  B.沈冠军之所以把张口洞作为研究的地点是因为那里出土的化石特别多
  C.上世纪80年代前所测定的遗址年代都是不准确的,因而不能在学术研究中加以引用
  D.中国现代人可能不是起源于非洲,“非洲是现代人类的发源地”的观点有可能不成立
  15.对张口洞遗址的考古研究,其主要是为了说明( )。
  A. “非洲起源说”可能并不成立
  B. 张口洞遗址在距今4万~10万年间存在人类活动
  C. 常规14C法测年的准确性
  D. 我国最早有人类的产生
  (4)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6~20题
  关于水族的来源,国內外专家、学者较为一致的结论是,水族是我国南方由古代“百越”族群中“骆越”后裔的一支,逐渐发展成为单一的民族。但是,水族先民什么时代,什么原因,从什么地方来到南方融入百越之中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水家专家所关注的,也一直没有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贵州省水家学会副会长蒙熙林说,从殷商亡国变迁的历史、水族古文字及水书、水族历法、水族复杂的韵母系统、水族语言中保留着大量的中原古音、水族盛大年节——端节以及DNA鉴定等等资料的研究表明,水族先民可能从北方迁徙而来。
  蒙熙林进一步分析说,荔波县档案局收藏的一本清代水书上印有梅花鹿的图案,而梅花鹿在南方是绝对没有的。其次,登高跑马是水族端节活动的一个重要內容,跑马的时间都在亥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大年初一。而水族端节跑马讲究配鞍而骑,如实在没有者,也要用色彩艳丽的被面折叠于马背作替代。配鞍而骑是典型的北方民族骑马习俗,与南方“不鞍而骑”的习俗截然不同。另外,水族人嫁女儿时,嫁妆中必须有件羊毛大衣,这是水族人富贵的象征。而南方炎热的气候显然与羊毛大衣格格不入。
  更具有说服力的是,医学研究部门通过对水族群体抽血进行DNA鉴定,得到了科学的结论。1997年,贵州医学院遗传专家对贵州汉族、苗族、布依族和水族等几个主要世居民族作了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将三代都是同一民族家庭的150份标本进行了2600余次实验,结果表明,水家先民确定是西北地区民族的血缘。
  专家们分析,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亡国之后,水族先民第一次举族迁徙,由中原的睢水流域一带向南迁徙,使水族先民从殷商的母体文化中分化出来,逐步融入百越族群之中。水家先民第二次举族大迁徙,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秦王朝统一中国,发兵征服岭南之后。这次迁徙促使水家先民从百越母体中分离由来,逐步由南溯流向西北迁徙,进入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生息,大致形成后世分布的格局。
  在生产力发展缓慢的古代。水族地区经历了八九百年的生息发展,到公元629年之后,才相继出现唐王朝在水族地区设置应州、抚水州、莪州、劳州、都尚县、婆览县建制的辉煌。水族在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既有自己的一部分融入到相邻的民族之中,也有相邻民族的一部分融入到水族之中,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
  因此,在水族民间、在水族研究史上,出现殷人后裔说、两广源流说、江西迁来说、江南迁来说等等,那只不过是水族发展历史过程中某一时段或某一分支的事实。
  16.根据文意,下列对“水族先民可能从北方迁徙而来”的理由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族有自己的古文字,水族语言中保存着大量的中原古音,有着复杂的声韵母系统
  B. 水族书上印有南方绝对没有的动物梅花鹿的图案,水族人嫁女必送羊毛大衣
  C. 水族人骑马讲究配鞍而骑,骑马必配色彩艳丽的被面折叠于马背
  D. 水族盛大年节——端节的时间和汉族春节的时间相当,端节的活动——登高跑马的时间亥日相当汉族春节的大年初一
  17.根据文意,下列有关水族的发展演变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亡国之后,水族先民由中原的睢水流域一带向南迁徙
  B.水族先民的第一次举族迁徙,融人了岭南的百越族群中
  C.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秦王时期,水族逐步由南溯流向西北迁徙,进入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生息
  D.一直到了公元629年之后,水族才形成了后世分布的格局,有了建制的辉煌
  18.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水族是由我国南方古代“百越”族的后裔“骆越”族的一支逐渐发展成的单一民族,这是国内外专家、学者较为一致的看法
  B.遗传专家对水族群体作了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将三代都是同一民族的150份标本进行了2600余次实验,最终才得出了一个结论
  C.水族从殷商母体文化中分化出来,又从百越母体中分离出去,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和相邻的民族互相融合
  D.水族先民的两次迁徙,共经历了八九百年的时间,由于生产力发展的缓慢,水族发展的历史是漫长的。
  19.下列关于水族起源的说法,最全面的是( )。
  A. 殷人后裔说B. 两广源流说
  C. 江南迁来说D. 以上都不对
  2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以水族古文字写成的水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极高的研究价值,受到世界语言学界的瞩目
  B.贵州的汉族、苗族、布依族等世居民族与水族的种群血缘有较大的区别
  C.在对水族群体的DNA鉴定中,也发现了有不同于水族特征的个例
  D.“西北迁来说”是水族来源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的“两广源流说”、“江西迁来说”、“江南迁来说”的谬误做了纠偏
  (3)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1~15题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沈冠军教授等根据可靠的石制品测年结果,认定云南省宜良县张口洞遗址在距今4万~10万年间存在人类话动,此前的中国原住民并未消亡,现代人类“非洲起源说”的这一重要依据相应不能成立。作者同时认为骨化石的常规14C年龄存在较大误差,不宜在学术研究中引为佐证。这一成果发表于最近出版的《科学通报》上。
  众所周知,具有现代解剖特征的智人,即现代人起源的时间和地点,是人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多地区连续演化”和“非洲起源”这两种主要的学说,已激烈争论了近20年。相关遗物年代的准确测定,对澄清这一争议十分重要。沈冠军认为,过去20多年里测年新技术的应用表明,西亚和非洲10万年前就有现代人类。而我国相关人类遗址的主要测年手段,是以骨化石为样品的铀系和常规14C法,分辨率都很有限,重要晚期智人化石都被定在3万年内,同时缺少有确实年代依据的距今4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所以尽管我国人类学家多倾向于“多地区连续演化说”,但上述测年数据却更有利于“非洲起源说”。
  近年来,沈冠军等基于洞穴次生碳酸盐岩铀系定年,研究了广西通天岩、白莲洞等晚期智人洞穴地点,发现这些原认为2万~3万年前的遗址,实际年代应在10万年左右,或者比这更早。也就是说,我国出现现代人类的时间,很可能不晚于西亚和南非,因此当前在学术争议中占上风的“非洲起源说”可能并不成立。
  为寻找进一步的证据,沈冠军和云南省宜良县文物管理所李建坤、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学平等一起,将目光锁定到位于云南宜良九乡风景区内的张口洞遗址。
  据介绍,张口洞遗址于1989年被发现,随后共发掘出现代人牙化石40余枚、石制品1800多件。上部地层炭块和下部地层骨化石的常规14C法测年结果,分别是距今1万年和1.5万年左右。沈冠军等认为,张口洞文化堆积中夹生的钙板多达10层,纯净致密、结晶良好的洞穴次生碳酸盐岩可作为铀系年代测定的理想材料,堆积物代表的时间跨度显然远大于原认为的5千年左右。为此他们多次进行实地采样,对其人类演化意义进行了“再研究”。[Page]
  测年结果显示,张口洞的钙板层中表层和第二钙板层小于1万年;第四、五钙板层分别为约5.5 万和11万年,其间出土的石制工具是我国这一时段人类活动的确证。因此作为现代人类“非洲起源说”论据的“中国4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缺环”,很可能只是测年技术系统误差造成的假象。4万~10万年是现代人类起源、扩散和演化的关键时期,至少我国南方在这一时段存在人类活动,这里人类演化的时间序列很可能并未间断。
  研究结果表明,张口洞第六钙板层形成年代为30万年前,其下堆积远大于骨化石常规14C测年给出的约1.5万年。因此长久以来在国际学术界颇受质疑的骨化石样常规14C年龄,其数据“果真不可相信”。沈冠军认为,上世纪80年代前以这一时标测定年代的地点,都应用新技术重新研究;即使暂无可能,也不宜在学术研究中将其引为重要佐证。
  11.文中说:“上述测年数据却更有利于‘非洲起源说’。”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上述测年数据”的一项是( )。
  A.云南省宜良县张口洞遗址在距今4万~10万年间存在人类活动
  B.西亚和非洲10万年前就有现代人类
  C.我国重要晚期智人化石都被定在3万年内
  D.我国缺少有确定年代的距今4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
  12.沈冠军教授等人对人类起源研究的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出现现代人类的时间,比西亚、南非都早
  B.我国4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缺环可能是测年技术系统误差造成的假象
  C.我国南方在4万~10万年间存在人类活动,这里人类演化的时间序列很可能未间断
  D.研究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人类学家倾向的“多地区连续演化说”。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关于现代人的起源,世界上存在“多地区连续演化”和“非洲起源”两个主要观点,已激烈争论了近20年
  B.开始是“非洲起源”论占了上风,后来由于中国考古的发现,“多地区连续演化”论占了上风
  C.骨化石常规14C测年法存在较大误差,因而这种测年方法得出的数据长久以来在国际学术界颇受质疑
  D.沈冠军等人的研究是采用新的方法,即铀系定年法,这种方法比14C法分辨率更高
  14.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次生碳酸盐岩铀系定年法是我国地理学教授沈冠军发明的
  B.沈冠军之所以把张口洞作为研究的地点是因为那里出土的化石特别多
  C.上世纪80年代前所测定的遗址年代都是不准确的,因而不能在学术研究中加以引用
  D.中国现代人可能不是起源于非洲,“非洲是现代人类的发源地”的观点有可能不成立
  15.对张口洞遗址的考古研究,其主要是为了说明( )。
  A. “非洲起源说”可能并不成立
  B. 张口洞遗址在距今4万~10万年间存在人类活动
  C. 常规14C法测年的准确性
  D. 我国最早有人类的产生
  (4)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6~20题
  关于水族的来源,国內外专家、学者较为一致的结论是,水族是我国南方由古代“百越”族群中“骆越”后裔的一支,逐渐发展成为单一的民族。但是,水族先民什么时代,什么原因,从什么地方来到南方融入百越之中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水家专家所关注的,也一直没有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贵州省水家学会副会长蒙熙林说,从殷商亡国变迁的历史、水族古文字及水书、水族历法、水族复杂的韵母系统、水族语言中保留着大量的中原古音、水族盛大年节——端节以及DNA鉴定等等资料的研究表明,水族先民可能从北方迁徙而来。
  蒙熙林进一步分析说,荔波县档案局收藏的一本清代水书上印有梅花鹿的图案,而梅花鹿在南方是绝对没有的。其次,登高跑马是水族端节活动的一个重要內容,跑马的时间都在亥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大年初一。而水族端节跑马讲究配鞍而骑,如实在没有者,也要用色彩艳丽的被面折叠于马背作替代。配鞍而骑是典型的北方民族骑马习俗,与南方“不鞍而骑”的习俗截然不同。另外,水族人嫁女儿时,嫁妆中必须有件羊毛大衣,这是水族人富贵的象征。而南方炎热的气候显然与羊毛大衣格格不入。
  更具有说服力的是,医学研究部门通过对水族群体抽血进行DNA鉴定,得到了科学的结论。1997年,贵州医学院遗传专家对贵州汉族、苗族、布依族和水族等几个主要世居民族作了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将三代都是同一民族家庭的150份标本进行了2600余次实验,结果表明,水家先民确定是西北地区民族的血缘。
  专家们分析,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亡国之后,水族先民第一次举族迁徙,由中原的睢水流域一带向南迁徙,使水族先民从殷商的母体文化中分化出来,逐步融入百越族群之中。水家先民第二次举族大迁徙,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秦王朝统一中国,发兵征服岭南之后。这次迁徙促使水家先民从百越母体中分离由来,逐步由南溯流向西北迁徙,进入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生息,大致形成后世分布的格局。
  在生产力发展缓慢的古代。水族地区经历了八九百年的生息发展,到公元629年之后,才相继出现唐王朝在水族地区设置应州、抚水州、莪州、劳州、都尚县、婆览县建制的辉煌。水族在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既有自己的一部分融入到相邻的民族之中,也有相邻民族的一部分融入到水族之中,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
  因此,在水族民间、在水族研究史上,出现殷人后裔说、两广源流说、江西迁来说、江南迁来说等等,那只不过是水族发展历史过程中某一时段或某一分支的事实。
  16.根据文意,下列对“水族先民可能从北方迁徙而来”的理由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族有自己的古文字,水族语言中保存着大量的中原古音,有着复杂的声韵母系统
  B. 水族书上印有南方绝对没有的动物梅花鹿的图案,水族人嫁女必送羊毛大衣
  C. 水族人骑马讲究配鞍而骑,骑马必配色彩艳丽的被面折叠于马背
  D. 水族盛大年节——端节的时间和汉族春节的时间相当,端节的活动——登高跑马的时间亥日相当汉族春节的大年初一
  17.根据文意,下列有关水族的发展演变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亡国之后,水族先民由中原的睢水流域一带向南迁徙
  B.水族先民的第一次举族迁徙,融人了岭南的百越族群中
  C.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秦王时期,水族逐步由南溯流向西北迁徙,进入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生息
  D.一直到了公元629年之后,水族才形成了后世分布的格局,有了建制的辉煌
  18.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水族是由我国南方古代“百越”族的后裔“骆越”族的一支逐渐发展成的单一民族,这是国内外专家、学者较为一致的看法
  B.遗传专家对水族群体作了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将三代都是同一民族的150份标本进行了2600余次实验,最终才得出了一个结论
  C.水族从殷商母体文化中分化出来,又从百越母体中分离出去,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和相邻的民族互相融合
  D.水族先民的两次迁徙,共经历了八九百年的时间,由于生产力发展的缓慢,水族发展的历史是漫长的。
  19.下列关于水族起源的说法,最全面的是( )。
  A. 殷人后裔说B. 两广源流说
  C. 江南迁来说D. 以上都不对
  2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以水族古文字写成的水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极高的研究价值,受到世界语言学界的瞩目
  B.贵州的汉族、苗族、布依族等世居民族与水族的种群血缘有较大的区别
  C.在对水族群体的DNA鉴定中,也发现了有不同于水族特征的个例
  D.“西北迁来说”是水族来源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的“两广源流说”、“江西迁来说”、“江南迁来说”的谬误做了纠偏
  (3)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1~15题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沈冠军教授等根据可靠的石制品测年结果,认定云南省宜良县张口洞遗址在距今4万~10万年间存在人类话动,此前的中国原住民并未消亡,现代人类“非洲起源说”的这一重要依据相应不能成立。作者同时认为骨化石的常规14C年龄存在较大误差,不宜在学术研究中引为佐证。这一成果发表于最近出版的《科学通报》上。
  众所周知,具有现代解剖特征的智人,即现代人起源的时间和地点,是人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多地区连续演化”和“非洲起源”这两种主要的学说,已激烈争论了近20年。相关遗物年代的准确测定,对澄清这一争议十分重要。沈冠军认为,过去20多年里测年新技术的应用表明,西亚和非洲10万年前就有现代人类。而我国相关人类遗址的主要测年手段,是以骨化石为样品的铀系和常规14C法,分辨率都很有限,重要晚期智人化石都被定在3万年内,同时缺少有确实年代依据的距今4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所以尽管我国人类学家多倾向于“多地区连续演化说”,但上述测年数据却更有利于“非洲起源说”。
  近年来,沈冠军等基于洞穴次生碳酸盐岩铀系定年,研究了广西通天岩、白莲洞等晚期智人洞穴地点,发现这些原认为2万~3万年前的遗址,实际年代应在10万年左右,或者比这更早。也就是说,我国出现现代人类的时间,很可能不晚于西亚和南非,因此当前在学术争议中占上风的“非洲起源说”可能并不成立。
  为寻找进一步的证据,沈冠军和云南省宜良县文物管理所李建坤、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学平等一起,将目光锁定到位于云南宜良九乡风景区内的张口洞遗址。
  据介绍,张口洞遗址于1989年被发现,随后共发掘出现代人牙化石40余枚、石制品1800多件。上部地层炭块和下部地层骨化石的常规14C法测年结果,分别是距今1万年和1.5万年左右。沈冠军等认为,张口洞文化堆积中夹生的钙板多达10层,纯净致密、结晶良好的洞穴次生碳酸盐岩可作为铀系年代测定的理想材料,堆积物代表的时间跨度显然远大于原认为的5千年左右。为此他们多次进行实地采样,对其人类演化意义进行了“再研究”。
  测年结果显示,张口洞的钙板层中表层和第二钙板层小于1万年;第四、五钙板层分别为约5.5 万和11万年,其间出土的石制工具是我国这一时段人类活动的确证。因此作为现代人类“非洲起源说”论据的“中国4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缺环”,很可能只是测年技术系统误差造成的假象。4万~10万年是现代人类起源、扩散和演化的关键时期,至少我国南方在这一时段存在人类活动,这里人类演化的时间序列很可能并未间断。
  研究结果表明,张口洞第六钙板层形成年代为30万年前,其下堆积远大于骨化石常规14C测年给出的约1.5万年。因此长久以来在国际学术界颇受质疑的骨化石样常规14C年龄,其数据“果真不可相信”。沈冠军认为,上世纪80年代前以这一时标测定年代的地点,都应用新技术重新研究;即使暂无可能,也不宜在学术研究中将其引为重要佐证。
  11.文中说:“上述测年数据却更有利于‘非洲起源说’。”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上述测年数据”的一项是( )。[Page]
  A.云南省宜良县张口洞遗址在距今4万~10万年间存在人类活动
  B.西亚和非洲10万年前就有现代人类
  C.我国重要晚期智人化石都被定在3万年内
  D.我国缺少有确定年代的距今4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
  12.沈冠军教授等人对人类起源研究的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出现现代人类的时间,比西亚、南非都早
  B.我国4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缺环可能是测年技术系统误差造成的假象
  C.我国南方在4万~10万年间存在人类活动,这里人类演化的时间序列很可能未间断
  D.研究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人类学家倾向的“多地区连续演化说”。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关于现代人的起源,世界上存在“多地区连续演化”和“非洲起源”两个主要观点,已激烈争论了近20年
  B.开始是“非洲起源”论占了上风,后来由于中国考古的发现,“多地区连续演化”论占了上风
  C.骨化石常规14C测年法存在较大误差,因而这种测年方法得出的数据长久以来在国际学术界颇受质疑
  D.沈冠军等人的研究是采用新的方法,即铀系定年法,这种方法比14C法分辨率更高
  14.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次生碳酸盐岩铀系定年法是我国地理学教授沈冠军发明的
  B.沈冠军之所以把张口洞作为研究的地点是因为那里出土的化石特别多
  C.上世纪80年代前所测定的遗址年代都是不准确的,因而不能在学术研究中加以引用
  D.中国现代人可能不是起源于非洲,“非洲是现代人类的发源地”的观点有可能不成立
  15.对张口洞遗址的考古研究,其主要是为了说明( )。
  A. “非洲起源说”可能并不成立
  B. 张口洞遗址在距今4万~10万年间存在人类活动
  C. 常规14C法测年的准确性
  D. 我国最早有人类的产生
  (4)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6~20题
  关于水族的来源,国內外专家、学者较为一致的结论是,水族是我国南方由古代“百越”族群中“骆越”后裔的一支,逐渐发展成为单一的民族。但是,水族先民什么时代,什么原因,从什么地方来到南方融入百越之中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水家专家所关注的,也一直没有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贵州省水家学会副会长蒙熙林说,从殷商亡国变迁的历史、水族古文字及水书、水族历法、水族复杂的韵母系统、水族语言中保留着大量的中原古音、水族盛大年节——端节以及DNA鉴定等等资料的研究表明,水族先民可能从北方迁徙而来。
  蒙熙林进一步分析说,荔波县档案局收藏的一本清代水书上印有梅花鹿的图案,而梅花鹿在南方是绝对没有的。其次,登高跑马是水族端节活动的一个重要內容,跑马的时间都在亥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大年初一。而水族端节跑马讲究配鞍而骑,如实在没有者,也要用色彩艳丽的被面折叠于马背作替代。配鞍而骑是典型的北方民族骑马习俗,与南方“不鞍而骑”的习俗截然不同。另外,水族人嫁女儿时,嫁妆中必须有件羊毛大衣,这是水族人富贵的象征。而南方炎热的气候显然与羊毛大衣格格不入。
  更具有说服力的是,医学研究部门通过对水族群体抽血进行DNA鉴定,得到了科学的结论。1997年,贵州医学院遗传专家对贵州汉族、苗族、布依族和水族等几个主要世居民族作了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将三代都是同一民族家庭的150份标本进行了2600余次实验,结果表明,水家先民确定是西北地区民族的血缘。
  专家们分析,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亡国之后,水族先民第一次举族迁徙,由中原的睢水流域一带向南迁徙,使水族先民从殷商的母体文化中分化出来,逐步融入百越族群之中。水家先民第二次举族大迁徙,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秦王朝统一中国,发兵征服岭南之后。这次迁徙促使水家先民从百越母体中分离由来,逐步由南溯流向西北迁徙,进入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生息,大致形成后世分布的格局。
  在生产力发展缓慢的古代。水族地区经历了八九百年的生息发展,到公元629年之后,才相继出现唐王朝在水族地区设置应州、抚水州、莪州、劳州、都尚县、婆览县建制的辉煌。水族在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既有自己的一部分融入到相邻的民族之中,也有相邻民族的一部分融入到水族之中,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
  因此,在水族民间、在水族研究史上,出现殷人后裔说、两广源流说、江西迁来说、江南迁来说等等,那只不过是水族发展历史过程中某一时段或某一分支的事实。
  16.根据文意,下列对“水族先民可能从北方迁徙而来”的理由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族有自己的古文字,水族语言中保存着大量的中原古音,有着复杂的声韵母系统
  B. 水族书上印有南方绝对没有的动物梅花鹿的图案,水族人嫁女必送羊毛大衣
  C. 水族人骑马讲究配鞍而骑,骑马必配色彩艳丽的被面折叠于马背
  D. 水族盛大年节——端节的时间和汉族春节的时间相当,端节的活动——登高跑马的时间亥日相当汉族春节的大年初一
  17.根据文意,下列有关水族的发展演变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亡国之后,水族先民由中原的睢水流域一带向南迁徙
  B.水族先民的第一次举族迁徙,融人了岭南的百越族群中
  C.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秦王时期,水族逐步由南溯流向西北迁徙,进入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生息
  D.一直到了公元629年之后,水族才形成了后世分布的格局,有了建制的辉煌
  18.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水族是由我国南方古代“百越”族的后裔“骆越”族的一支逐渐发展成的单一民族,这是国内外专家、学者较为一致的看法
  B.遗传专家对水族群体作了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将三代都是同一民族的150份标本进行了2600余次实验,最终才得出了一个结论
  C.水族从殷商母体文化中分化出来,又从百越母体中分离出去,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和相邻的民族互相融合
  D.水族先民的两次迁徙,共经历了八九百年的时间,由于生产力发展的缓慢,水族发展的历史是漫长的。
  19.下列关于水族起源的说法,最全面的是( )。
  A. 殷人后裔说B. 两广源流说
  C. 江南迁来说D. 以上都不对
  2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以水族古文字写成的水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极高的研究价值,受到世界语言学界的瞩目
  B.贵州的汉族、苗族、布依族等世居民族与水族的种群血缘有较大的区别
  C.在对水族群体的DNA鉴定中,也发现了有不同于水族特征的个例
  D.“西北迁来说”是水族来源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的“两广源流说”、“江西迁来说”、“江南迁来说”的谬误做了纠偏
  (3)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1~15题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沈冠军教授等根据可靠的石制品测年结果,认定云南省宜良县张口洞遗址在距今4万~10万年间存在人类话动,此前的中国原住民并未消亡,现代人类“非洲起源说”的这一重要依据相应不能成立。作者同时认为骨化石的常规14C年龄存在较大误差,不宜在学术研究中引为佐证。这一成果发表于最近出版的《科学通报》上。
  众所周知,具有现代解剖特征的智人,即现代人起源的时间和地点,是人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多地区连续演化”和“非洲起源”这两种主要的学说,已激烈争论了近20年。相关遗物年代的准确测定,对澄清这一争议十分重要。沈冠军认为,过去20多年里测年新技术的应用表明,西亚和非洲10万年前就有现代人类。而我国相关人类遗址的主要测年手段,是以骨化石为样品的铀系和常规14C法,分辨率都很有限,重要晚期智人化石都被定在3万年内,同时缺少有确实年代依据的距今4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所以尽管我国人类学家多倾向于“多地区连续演化说”,但上述测年数据却更有利于“非洲起源说”。
  近年来,沈冠军等基于洞穴次生碳酸盐岩铀系定年,研究了广西通天岩、白莲洞等晚期智人洞穴地点,发现这些原认为2万~3万年前的遗址,实际年代应在10万年左右,或者比这更早。也就是说,我国出现现代人类的时间,很可能不晚于西亚和南非,因此当前在学术争议中占上风的“非洲起源说”可能并不成立。
  为寻找进一步的证据,沈冠军和云南省宜良县文物管理所李建坤、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学平等一起,将目光锁定到位于云南宜良九乡风景区内的张口洞遗址。
  据介绍,张口洞遗址于1989年被发现,随后共发掘出现代人牙化石40余枚、石制品1800多件。上部地层炭块和下部地层骨化石的常规14C法测年结果,分别是距今1万年和1.5万年左右。沈冠军等认为,张口洞文化堆积中夹生的钙板多达10层,纯净致密、结晶良好的洞穴次生碳酸盐岩可作为铀系年代测定的理想材料,堆积物代表的时间跨度显然远大于原认为的5千年左右。为此他们多次进行实地采样,对其人类演化意义进行了“再研究”。
  测年结果显示,张口洞的钙板层中表层和第二钙板层小于1万年;第四、五钙板层分别为约5.5 万和11万年,其间出土的石制工具是我国这一时段人类活动的确证。因此作为现代人类“非洲起源说”论据的“中国4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缺环”,很可能只是测年技术系统误差造成的假象。4万~10万年是现代人类起源、扩散和演化的关键时期,至少我国南方在这一时段存在人类活动,这里人类演化的时间序列很可能并未间断。
  研究结果表明,张口洞第六钙板层形成年代为30万年前,其下堆积远大于骨化石常规14C测年给出的约1.5万年。因此长久以来在国际学术界颇受质疑的骨化石样常规14C年龄,其数据“果真不可相信”。沈冠军认为,上世纪80年代前以这一时标测定年代的地点,都应用新技术重新研究;即使暂无可能,也不宜在学术研究中将其引为重要佐证。
  11.文中说:“上述测年数据却更有利于‘非洲起源说’。”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上述测年数据”的一项是( )。
  A.云南省宜良县张口洞遗址在距今4万~10万年间存在人类活动
  B.西亚和非洲10万年前就有现代人类
  C.我国重要晚期智人化石都被定在3万年内
  D.我国缺少有确定年代的距今4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
  12.沈冠军教授等人对人类起源研究的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出现现代人类的时间,比西亚、南非都早
  B.我国4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缺环可能是测年技术系统误差造成的假象
  C.我国南方在4万~10万年间存在人类活动,这里人类演化的时间序列很可能未间断
  D.研究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人类学家倾向的“多地区连续演化说”。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关于现代人的起源,世界上存在“多地区连续演化”和“非洲起源”两个主要观点,已激烈争论了近20年
  B.开始是“非洲起源”论占了上风,后来由于中国考古的发现,“多地区连续演化”论占了上风
  C.骨化石常规14C测年法存在较大误差,因而这种测年方法得出的数据长久以来在国际学术界颇受质疑[Page]
  D.沈冠军等人的研究是采用新的方法,即铀系定年法,这种方法比14C法分辨率更高
  14.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次生碳酸盐岩铀系定年法是我国地理学教授沈冠军发明的
  B.沈冠军之所以把张口洞作为研究的地点是因为那里出土的化石特别多
  C.上世纪80年代前所测定的遗址年代都是不准确的,因而不能在学术研究中加以引用
  D.中国现代人可能不是起源于非洲,“非洲是现代人类的发源地”的观点有可能不成立
  15.对张口洞遗址的考古研究,其主要是为了说明( )。
  A. “非洲起源说”可能并不成立
  B. 张口洞遗址在距今4万~10万年间存在人类活动
  C. 常规14C法测年的准确性
  D. 我国最早有人类的产生
  (4)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6~20题
  关于水族的来源,国內外专家、学者较为一致的结论是,水族是我国南方由古代“百越”族群中“骆越”后裔的一支,逐渐发展成为单一的民族。但是,水族先民什么时代,什么原因,从什么地方来到南方融入百越之中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水家专家所关注的,也一直没有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贵州省水家学会副会长蒙熙林说,从殷商亡国变迁的历史、水族古文字及水书、水族历法、水族复杂的韵母系统、水族语言中保留着大量的中原古音、水族盛大年节——端节以及DNA鉴定等等资料的研究表明,水族先民可能从北方迁徙而来。
  蒙熙林进一步分析说,荔波县档案局收藏的一本清代水书上印有梅花鹿的图案,而梅花鹿在南方是绝对没有的。其次,登高跑马是水族端节活动的一个重要內容,跑马的时间都在亥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大年初一。而水族端节跑马讲究配鞍而骑,如实在没有者,也要用色彩艳丽的被面折叠于马背作替代。配鞍而骑是典型的北方民族骑马习俗,与南方“不鞍而骑”的习俗截然不同。另外,水族人嫁女儿时,嫁妆中必须有件羊毛大衣,这是水族人富贵的象征。而南方炎热的气候显然与羊毛大衣格格不入。
  更具有说服力的是,医学研究部门通过对水族群体抽血进行DNA鉴定,得到了科学的结论。1997年,贵州医学院遗传专家对贵州汉族、苗族、布依族和水族等几个主要世居民族作了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将三代都是同一民族家庭的150份标本进行了2600余次实验,结果表明,水家先民确定是西北地区民族的血缘。
  专家们分析,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亡国之后,水族先民第一次举族迁徙,由中原的睢水流域一带向南迁徙,使水族先民从殷商的母体文化中分化出来,逐步融入百越族群之中。水家先民第二次举族大迁徙,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秦王朝统一中国,发兵征服岭南之后。这次迁徙促使水家先民从百越母体中分离由来,逐步由南溯流向西北迁徙,进入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生息,大致形成后世分布的格局。
  在生产力发展缓慢的古代。水族地区经历了八九百年的生息发展,到公元629年之后,才相继出现唐王朝在水族地区设置应州、抚水州、莪州、劳州、都尚县、婆览县建制的辉煌。水族在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既有自己的一部分融入到相邻的民族之中,也有相邻民族的一部分融入到水族之中,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
  因此,在水族民间、在水族研究史上,出现殷人后裔说、两广源流说、江西迁来说、江南迁来说等等,那只不过是水族发展历史过程中某一时段或某一分支的事实。
  16.根据文意,下列对“水族先民可能从北方迁徙而来”的理由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族有自己的古文字,水族语言中保存着大量的中原古音,有着复杂的声韵母系统
  B. 水族书上印有南方绝对没有的动物梅花鹿的图案,水族人嫁女必送羊毛大衣
  C. 水族人骑马讲究配鞍而骑,骑马必配色彩艳丽的被面折叠于马背
  D. 水族盛大年节——端节的时间和汉族春节的时间相当,端节的活动——登高跑马的时间亥日相当汉族春节的大年初一
  17.根据文意,下列有关水族的发展演变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亡国之后,水族先民由中原的睢水流域一带向南迁徙
  B.水族先民的第一次举族迁徙,融人了岭南的百越族群中
  C.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秦王时期,水族逐步由南溯流向西北迁徙,进入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生息
  D.一直到了公元629年之后,水族才形成了后世分布的格局,有了建制的辉煌
  18.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水族是由我国南方古代“百越”族的后裔“骆越”族的一支逐渐发展成的单一民族,这是国内外专家、学者较为一致的看法
  B.遗传专家对水族群体作了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将三代都是同一民族的150份标本进行了2600余次实验,最终才得出了一个结论
  C.水族从殷商母体文化中分化出来,又从百越母体中分离出去,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和相邻的民族互相融合
  D.水族先民的两次迁徙,共经历了八九百年的时间,由于生产力发展的缓慢,水族发展的历史是漫长的。
  19.下列关于水族起源的说法,最全面的是( )。
  A. 殷人后裔说B. 两广源流说
  C. 江南迁来说D. 以上都不对
  2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以水族古文字写成的水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极高的研究价值,受到世界语言学界的瞩目
  B.贵州的汉族、苗族、布依族等世居民族与水族的种群血缘有较大的区别
  C.在对水族群体的DNA鉴定中,也发现了有不同于水族特征的个例
  D.“西北迁来说”是水族来源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的“两广源流说”、“江西迁来说”、“江南迁来说”的谬误做了纠偏
  (5)阅读以下文字,完成21~25题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一个观念: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认为人类的文化造成今天这样的环境变迁——环境危机、生态冲突等问题,这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密切关联;这种西方所主导的观念,不仅在西方社会发展,而且慢慢地传染到全世界。这种观点至少有三个特点: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漠视与自然的和谐,还漠视与其他社会、其他文化的和谐;无限制地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无限,这是最大的错误。工业革命只是这些观念比较特别的发展,而这些观念是来自最早期的西方文化理念——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
  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说:“中国与西方两大文明从肇基已基本为不同的原则所支配。”所谓不同的原则,就是不同的基本文化理念,即连续性的宇宙观和断裂性的宇宙观。他还说:“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生产技术革命的结果,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而是逐渐通过政治程序所造成的财富极度集中的结果。”他认为,中国文化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金属时代的过程中,就表现了一种特别的文化理念,叫做“延续”或“连续”;以苏末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老祖,从新石器进入金属器时代开始,其基本的文化理念则是一种“断裂”的理念。这两种文化现象在文明初始阶段已经形成,并延续至今。
  最明显的“连续”表现在生产工具上,从夏朝转入商朝开始利用青铜器的时候。商朝的青铜器都是用来作为礼器、酒器和兵器,如“鼎”、“爵”和“戈”等等;而商朝所用的农器是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木头、蚌器和骨头。但苏末不同,它的青铜器最早是用来种植小麦,用青铜刀来收割成熟的麦穗。从新石器进入青铜器时代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跟前面关系的断裂。西方学者常常笑话说,你们中国人好笨,有青铜器却不用来生产。我们当然知道用青铜器来生产更有效,产生更多,但多不一定好。从那个时代开始我们就希望跟自然和谐,互相尊重;不愿意用很有效的东西来破坏自然;我们认为自己跟宇宙是一体的、连续的,这一点从那时候开始就是我们整个宇宙观念的基本原则。
  我们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从夏朝到商朝,一直到后来的封建时代,我们都是以氏族、宗教为主体的延伸。但是苏未一开始就放弃了氏族、宗教的团体,而以地缘的团体来代替。因比,在人际关系上,我们延续了宗族关系,而苏末断裂了,代之以地缘关系。其他,如文字应用、城乡关系、财富累积等差别都是如此。
  21.对“多不一定好”理解正确一项是( )
  A.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技术革命的结果,因此“多”不利于社会文明产生
  B.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当时社会还没有这样的商业贸易需要,因此没有“多”的必要
  C.“多”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度集中,不符合中国文明社会产生的要求
  D.“多”会破坏自然的和谐与平衡,这种不尊重自然的做法会影响人类的连续发展。
  22.对“延续”这一中国文化的理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续”包含着这样的思想:人与自然,与其他人,与整个宇宙是连成一体的
  B.“延续”即保持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因此商朝所用的农具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木头、蚌器跟骨头
  C.“延续”是一种连续性的宇宙观,意味着应该维持和谐、平衡的关系
  D.“延续”这一中国的文化现象从文明初始阶段就已经形成,它体现在生产工具、人际关系、文字应用、城乡关系、财富累积等方面
  2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A.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促使工业革命的产生,推进了西方文化理念的发展
  B.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是现代社会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它影响全世界
  C.西方文明较之中国文明,就其特点看,更多地包含着一些错误的理念
  D.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不仅影响着西方社会,也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影响
  24.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续与断裂是中西文明理念的差异之所在,这两种文化是可以互补的
  B.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不是后期才产生的,而是从文明一开始出现就形成了
  C.人类文化造成今天这样的环境变迁,是西方社会的发展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应引以为戒
  D.作者对工业革命导致环境危机、生态危机等问题的观点持否定态度
  25.下列不属于西方所主导的观念的特点是( )。
  A. 强调竞争B. 强调征服
  C. 无限制地利用物质D. 注重和谐
  (6)阅读以下文字,完成26~30题
  26. 即使动物比人低等,我们这些所谓的“万物之灵”也没有任何理由去折磨、虐待、杀戮他们,这是生命权利的必然,更何况“高等”也仅仅是多了一些“智慧”而己,没有比强大的智慧支撑下的残忍更让这个世界觉得战栗和恐怖的事了。如果仅是黑色的暴力,我们或可根除,但更让人觉得悲哀和无奈的却是那些灰色的“漠然”;无可否认,许多儿童都有一种凌辱小动物的“野性”,这或者可以看为动物的本能,而身负教育引导之责的父母、老师虽戴着文明的冠冕,却有几人担负起文明的教育之责?耳闻杀死了30只小猫,有几人从文明教育的深层、从善良人性的角度去探究、思索,因为30只小猫在大多数人眼中和30个人无法相提并论。
  以下选项,最符合上文意思的是( )。[Page]
  A. 人类比动物高等,仅仅是有意识,在生存权利上,人并不比动物享有特殊的权利
  B. 在现实中,如果我们将这些虐待、杀戮、残害动物的人绳之以法,将这些黑色的暴力根除,我们将可以让这些可怕的事不再发生
  C. 老师和父母一样都应该对富有“野性”的儿童起教育、引导之责,因为他们相对于儿童而言,所有人都是文明人
  D. 因为小猫的生命与人的生命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在大多数人看来,残杀几只小猫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27.当攻占巴士底狱的号角吹响之时,成千上万的群众在枪弹硝烟中浴血奋战,画家此时不能遏制住激情与斗志,飞扬着手中的画笔,将一位英勇的姑娘幻化为一个战斗的自由女神渲泻在画布之上,迎风飘扬的三色旗帜、横七竖八的尸体以及女神背后代表各个低等阶层的战斗者,都使整个战场在残酷中弥漫出“自由”的气息。德拉克罗瓦这位画坛上的巨匠,准确地把握住这场伟大革命的脉搏与内涵,将光荣与进步永远地留存于世人面前。
  以下选项,不符合上文意思的是( )。
  A. 画中的“自由女神”是根据法国大革命中攻占巴士底狱时的真实人物故事而作的
  B. 该画反映了在自由精神的引导下,法国各个阶层为胜利而浴血奋战的场景
  C. 画作者德拉克罗瓦在其画作中准确地对这场革命背后的革命精神进行了诠释
  D. 德拉克罗瓦通过其画作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场革命的伟大及其进步意义
  28. 文化的繁荣必须植根于经济的发达,隋唐、两宋的历史就是明证;但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有其独立性,如果沾染了过多的经济元素,沦落成经济的附庸,文化就不再是文化,而成为了庸俗。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已经被经济的油彩涂抹得面目全非;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其创造者也在经济的浪潮下趋之若鹜地弃艺从商;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在利润的驱使下,“著作”产生速度并不比“速冻饺子”吃到口中慢多少。……因此,古老的城墙被拆毁不再是偶然的决策失误,珍贵的遗迹变得像公园一样热闹不再让人觉得痛心,其他一些文化的堕落现象更是难以尽言,整个社会一方面在口头上高呼发展文化,另一方面却在金钱的面前卑躬屈膝、破坏文化。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福?是祸?
  以下选项,最能准确复述上文意思的是( )。
  A. 文化必须依赖于经济的发展,但不能成为经济的附庸
  B. 现代社会存在很多文化被经济所污染的现象,这将破坏社会的发展进程
  C. 文化是上层建筑中的一个部分,应该独自发展,如果在金钱面前卑躬屈膝,势必会削弱自身的意义
  D. 经济破坏文化的现实情况告诫今天的人们应当立刻警醒,将经济元素尽可能多地从文化中剔除出去
  29. 我们总是过多讨论政府如何采取措施来改善社会公共秩序,如何来遏制民工犯罪问题;总是在抱怨,民工们为什么那么脏乱,为什么老是随地吐痰。事实上,所有的市民们都该反省一个问题,我们对民工倾注了多少关切之心,哪怕是同情这心?如果是一个拎着大提包的学生,我们或许会去帮忙拎一下,但有几位市民曾想过去帮一个扛着更大更沉包袱的民工?我们可以为一个年轻的都市女孩让座,有几人会对满脸疲惫的女性民工说声“您请坐”?见到民工,提起民工,我们总是无法掩饰眼中的鄙夷,心中的冷漠,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说,在我们的心中,他们永远不如我们高贵,不如我们文明。我们一直在呼吁尊重人权,可是我们有否从心底里真正地尊重过他们的人权呢?不保护弱者的社会是一个暴力的社会,不尊重弱者的心理是一种蛮横的心理,两者都远远脱离了文明。
  以下各项,能够直接从文中推出的是( )。
  A. 民工犯罪问题、不遵守文明规则问题的根源在于市民们对这些民工倾注的关心太少,总是歧视他们
  B. 遇到一个扛着大包的民工,大多数市民都不会去帮忙,因为普遍地,他们从心底里对民工怀有鄙视、漠然的感情
  C. 民工们也有自己的人权,都市人应该从内心深处尊重他们,不排斥他们,从物质和精神上去帮助、关心他们
  D. 文明的实现有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一个能保护弱者的社会,二是社会普遍的心态应该是尊重弱者的善良心态
  30. 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10°~30°之间,多属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全年气温较高,且一年分为旱季雨季。这种气候特征制约着南亚的农业,一方面,高温决定了南亚热带农作物的种属;另一方面,降水量的正常与否又决定着农业的丰歉程度、旱涝情况等。每年6月~9月,西南季风盛行时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东北季风盛行时为旱季。因此,西南季风对南亚的农业有重要影响。正常年份,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异常年份,西南季风过强或过弱,则易形成水灾或旱灾。所以,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是南亚农业稳产和高产的关键。
  以下关于上文表述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过春节的时候,印度大部分地区正处于东北季风盛行时期,正常情况下,也就是旱灾时期
  B. 当澳大利亚人过圣诞节的时候,南亚大部分地区正处于旱季,干冷的气候会制约水稻等需水较多的农作物的生长
  C.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之时,孟加拉国将雨量充沛,农作物长势良好,但如果该年西南季风过弱,农业将可能歉收
  D. 某年南亚次大陆大部分地区西南季风过于强烈,降雨频繁,但各国农业收成并未有外界预想的糟糕,这说明本区域国家的水利工程可能建设得较好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