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 分,共20 分)
1. 领导主体
2. 职位权力
3. 领导体制
4. 强制性影响力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是领导关系存在的前提。
A.职位 B.组织
C.权力 D.权利
2.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怎样( )。
A.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B.提高工作效率
C.提高人的思想觉悟 D.激励人的内在潜力
3.组织内部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发生信息丢失的现象,属于( )。
A.信道障碍 B.传送障碍
C.接受障碍 D.非语言障碍
4.领导的缓冲器、替代品与放大器理论是由以史蒂文为代表的研究者提出的具有( )的领
导理论。
A.权威理论色彩 B.权变理论色彩
C.行为理论色彩 D.特质理论色彩
5.简单而低层的组织与重复性较高的简单工作宜采用( )组织结构。
A.职能式 B.直线式
C.混合式 D.矩阵式
6.文化本质上是( )。
A.历史的产物 B.环境的产物
C.人类精神力量的产物 D.社会活动的产物
7.按决策主体的决策方式不同,决策可分为( )。
A.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B.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C.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D.理性决策和有限理性决策
8.思维创新的逻辑起点是( )。
A.创新目标 B.灵感
C.创新意识 D.工作需要
9.要建设一个成功的团队,首先要( )。
A.了解团队的作用 B.提高领导艺术水平
C.设立共同的目标 D.了解团体方面的理论
10.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及精髓是建构一个( )。
A.虚拟政府 B.高效政府
C.便民政府 D.精简政府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每小题至少有一项以上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按照老子原则处理冲突的主要方法有( )。
A.不干涉法 B.理顺法
C.避开法 D.主动出击
E.预防法
2.领导选才的方法主要有( )。
A.绩效考核法 B.竞争考试法
C.竞争上岗法 D.领导亲自考察法
E.上级领导指定法
3.人力资源的主要特性有( )。
A.增值性 B.时效性
C.消耗性 D.开发性
E.能动性
4.在领导协调工作中,必须协调的对象有( )。
A.协调组织中的群体 B.协调群体中的个人
C.协调组织内部关系 D.协调不同的国家
E.协调不同的组织
5.电子政务对内体现为( )。
A.行政信息公开化 B.行政业务网络化
C.行政程序透明化 D.行政业务电子化
E.行政业务程序化
四、简答题(含辨析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
1.领导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因此领导素质只有后天性特征。
2.如何认识领导决策的公正原则?
3.简述领导效能测评的意义。
五、论述题(含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5 分,共30 分)
1.试述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与配置?
2.案例分析
某县一位年富力强的青年县长工作不力。他对记者说“我没有安排时间的主动权,进了会议
室有开不完的会议,进了办公室有看不完的文件,特别是有接待不完的来访者。上级领导来视察要接待,有关部门来了人要寒暄,下级汇报工作要决断,甚至基层单位的具体问题也会越级找到你面前。你不听,又怕骂你官僚主义。还有亲朋好友,同学老乡都不断来找你办事,你不理,就会挨骂。整天忙忙碌碌,感觉根本不能履行一县之长的职责。”
根据上述材料,请分析该县长为什么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 分,共20 分)
1.领导主体:是由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等职责的人员,包括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
2.职位权力:是指与领导主体的职位相联系的正式职权以及领导主体从其上层和整个组织、群体各方面所取得的支持的程度。
3.领导体制:就是指在组织内部与领导活动中,组织机构的设置和领导权限的划分及其所形成的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
4.强制性影响力:也称权力性影响力,是由社会、组织所赋予的,带有强迫性和不可抗拒性的影响力。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C 2.D 3.A 4.B 5.B
6.D 7.A 8.C 9.D 10.A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每小题至少有一项以上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ACE 2.ABCD 3.ABCDE 4.ABD 5.BDE
四、简答题(含辨析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
1.这种看法是错误的。(2 分)
领导素质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的特征。(2 分)先天性是指领导素质的基础是遗传,从生理到气质、秉性、禀赋、智力等等心理因素都有遗传,这些与生俱来的素质条件构成领导素质的先天性特征。(3 分)后天性是指领导素质主要是后天学习实践锻炼的结果,即由有需要、有目的的培养而来,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的各方面素质,主要是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能力素质等。(3 分)
2.社会公共利益是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的问题。(3 分)无论是赢利性的,还是非赢利性的组织,在决策时都必须考虑社会公众的利益。(2 分)比如对于非赢利性的政府组织来讲,就面临着对有限的公共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即“决策使谁受益”,涉及的是分配公平的问题;而对于以赢利性为目的的企业来讲,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责任的问题。比如保护环境、提供安全服务以及保障劳动安全等问题。(2 分)社会公正问题既是重要理论问题,又是紧迫的实践问题。(3 分)
3.(1)领导效能测评是一切领导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
(2)领导效能测评是衡量领导活动成败得失的标尺;
(3)领导效能测评是改善领导者素质和提高领导水平的重要环节;
(4)领导效能测评是正确使用与科学培训领导者的重要依据;
(5)领导效能测评是对领导活动进行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每点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