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习题精讲(36)

2014-05-05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对于片段阅读,常常是这样描述的。每道题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河南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hngwy.org/)整理了一系列片段阅读练习,供考生参考,考生同时可结合2014年河南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备考。
  1.如果没有达尔文、马可尼等专家的新科技观的涌现,就不会产生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如果没有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发展,就不会迎来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如果没有原子物理、太空科学的发展,就不会有灾难科幻作品或超级空间探险小说。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
  A.科幻小说对科学的发展起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B.科幻小说的发展依赖于科技的进步
  C.科幻小说被用来形象地描述最新科学发现
  D.科幻文学与科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金鱼实际上是一类人工驯养的鲫鱼。大约2000年以前,中国的古人就开始养殖银鲫。作为食物和观赏鱼。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因突变和人工选择使银鲫身上出现了橙、红、黄等颜色,改变了其沉闷乏味的形象,也造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多姿多彩的金鱼。17世纪的时候,金鱼传到欧洲,并于19世纪50年代传到美国。
  这段话主要介绍了()
  A.金鱼的演进
  B.金鱼的特点
  C.金鱼的用途
  D.金鱼的养殖
  3.做文秘宣传工作,自然常常需要写。写作能力是一个文职人员的重要基本功。写作是一种基本综合能力,它需要经过训练才能获得,才能逐步提高。培养写作能力,虽有科学的途径可循,但必要的笨功夫还是要下的。拙力用足,巧力出焉。只有持之以恒,殚精竭虑,勤学苦练写作基本功,才可能心窍大开,灵感焕发,由量变达到质变的飞跃。
  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  )。
  A.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
  B.写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
  C.写作必须先下足笨功夫,才能出巧力
  D.写作只需勤学苦练就能心窍大开
  4.中国与美国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不同,中国提出“新型大国关系”就是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双赢,中国人更喜欢用“主要国家的新型关系”。美国人听到中国提出要平等相待,总觉得中国雄心勃勃想要跟美国平起平坐,但实际上中国的原则是国家不分大小,都要平等相待。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中国提出“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概念的实质内涵
  B.中美两国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不同
  C.美国误解了中国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
  D.美国人错误的心态导致了对“新型大国关系”理解的偏见
  5.审慎原则并不是不尊重科学,而是对科学应用的务实态度,科研成果的取得及其社会认可,往往代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甚或科学家的终身成就,这就很难保证科学家不会放松科学原则要求而违规,科研成果的社会化往往与企业利益相连,企业逐利时难免会刻意隐瞒危害,由于科研的未知性因素和危险的发现难度及时间跨度过大,即使科学家和企业都秉承道德原则,也很难保证能发现科研成果的潜在危害。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对科学成果的应用应当秉承谨慎态度
  B.科研成果应用的潜在危险无法被预测
  C.科学附带的经济效益腐化了科学精神
  D.道德原则是科学研究首要遵循的原则



  河南公务员考试专家解析:
  1.B【解析】由提问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达尔文等人的科技观、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原子物理和太空科学都属于科技的范畴。阅读可知,文段用排比句来强调科技发展对科幻小说发展的重要作用。B项表述最为全面准确。A、D项与文意显然相悖,予以排除;C项在文中并未提及,因此不选。故正确答案为B。
  2.A【解析】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绕金鱼展开的,首句介绍了金鱼的来源。第二句介绍了中国古人开始养殖鲫鱼。第三句表述了多姿多彩金鱼的产生。第四句讲述的金鱼传到了欧洲。故整个文段为分分结构,描述的是金鱼的演进过程,故选A。
  3.C【解析】根据提问“告诉”一词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材料首先阐述写作能力对于文职人员的重要性,接着谈及其培养方法,用“但”强调下笨功夫的必要性,后文都是进一步阐释这个必要性,由此可推出“写作必须先下足笨功夫,才能出巧力”,因此C项正确。A项是材料的信息之一,但不是重点;B项观点材料并未提及;D项表述错误,勤学苦练是心窍大开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故正确答案为C。
  4.A【解析】文段一开始先后讲了中美两国对“新型大国关系”的不同看法,最后通过转折关联词,引出作者论述的重点对象是中国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解,自然作者的意图为A选项,而非客观对比中关两国的不同看法,所以B选项说法错误。然后根据作者论述的主体是中国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解,通过主体排除法排除C和D。故答案为A。
  5.A【解析】由提问可知为隐含主旨题。从文段首句可看出作者认可审慎原则,是对科学应用的务实态度。A与之表述一致,故正确答案为A。B项只概括了最后一句,不够全面,排除;C偷换概念,是企业为了经济效益而腐化了科学精神,而不是经济效益本身腐化了科学精神,排除;从最后一句“即使科学家和企业都秉承道德原则,也很难保证能发现科研成果的潜在危害”可知,作者对道德原则持否定态度,排除D。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习题精讲(35)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