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习题精讲(42)
2014-05-19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片段阅读一直是公务员考试中历年来的固定题型,但在中央和地方的公务员考试中所考查的侧重点和设置的具体题型又不尽相同,很多同学在备考这一部分的时候经常会感觉无从下手,河南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hngwy.org/)整理了一系列片段阅读练习,供考生参考,考生同时可结合2014年河南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备考。
1.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下列对“转基因作物”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
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2.由于受定论思想的影响,我们的研究总要分为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而且人们一般认为一切过错都应是反面人物造成的,并天真地以为,只要没有反面人物,任何事情都会顺利地进行。按照人们预想的道路向前发展,这是不尊重历史的表现。我们强调历史地看问题,可是我们的很多评价并没有体现这一点,而只是按照我们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去评价人,给人贴标签。
以下对作者的本意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应该客观
B.反面人物不应为所有过错负责
C.在历史评价中应尽量抛开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D.定论思想使我们对历史的研究走入了误区
3.因为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同样的经济收入,在城市生活十分艰难,而在农村却可能很舒适。城市是市场化的,而农村却有相当部分非市场因素存在。总体来讲,进城农民愿意接受很低的工作报酬,也就是因为农村生产劳动力的成本比城市低。这也使中国从全球化中获得很好利益。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中国从全球化中获得好处根本原因
B.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C.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是推进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D.建设社会主义农村,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4.人类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知识、科技、教育等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等教育作为高端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主阵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新的形势,迫切要求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更近一步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来,参与到改革发展的时代大潮中来。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和改革方向
B.新时期高等教育应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C.知识经济时代为高等教育进一步改革提供了广阔空间
D.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大
5.与经济的影响相比,现在的中国在对外方面缺乏有力的文化表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不久前说:“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出超相比,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严重的赤字。”他举例说,在图书出版方面,中国近年来图书版权贸易的逆差是1比10。2004年,从美国引进图书4068种,出口只有14种。从日本引进694种,出口22种。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最近也在一本书中说:“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作者举撒切尔夫人的话是为了说明( )。
A.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出超相比,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严重的赤字
B.中国近年来在图书出版方面逆差严重
C.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中国的文化发展速度
D.中国对外方面的文化表现远远落后于经济方面的影响
河南公务员考试专家解析:
1.D【解析】本题考查细节判断。A选项“环境影响”表述错误,转基因作物与环境没有关系,是人工所为;B选项“产生……基因的作物”表述错误,转基因作物是通过生物技术移植外来基因而产生的,其基因并不能自发产生;C选项“杂交作物”表述错误,转基因作物并不是杂交作物;D选项表述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2.C【解析】考查间接理解类细节判断题。根据文中“我们强调历史地看问题,可是我们的很多评价并没有体现这一点,而只是按照我们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去评价人”,即我们不应该只按我们现代人的思想感情还应历史地去看问题,并不是说要“抛开”现代人的思想感情。C表述不正确。由文段“按照人们预想的道路向前发展,这是不尊重历史的表现”可知人们不应该只主观地去看待历史人物,应该尊重历史,客观地去看待,A理解正确;文段中有“人们一般认为一切过错都应是反面人物造成的”,后面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此并不是所有过错都是反面人物造成的,就不应为所有过错负责,B正确;至于D项,从“由于受定论思想的影响……这是不尊重历史的表现”可以推出“定论思想使我们对历史的研究走入了误区”,表达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3.B【解析】此题为隐含主旨题。文段通过城乡二元结构的对比说明城乡的二元结构给城市的农村生产劳动力成本带来的影响,并指出这种影响使得中国从全球化中获得很好利益,由此可以知道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具有一定合理性,因此B项正确。A选项中的“根本原因”过于绝对,而且文段没有提到,故排除;C、D项都扩大了文段含义的外延,无法从文段中找到来源,故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4.A【解析】根据提问方式可知考查隐含主旨。材料前两句说明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性,以引出观点“在改革发展的时代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迫切需要改革,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去”,整个材料构成“铺垫观点--提出观点”的分--总结构。“总”的部分是材料的主旨,进一步引申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和改革方向”,故A项正确。B、C项在材料中未提到,均不选。D项为抓住材料重点。因此正确答案为A。
5.D【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提出观点,即“与经济的影响相比,现在的中国在对外方面缺乏有力的文化表现”,接着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和撒切尔夫人的话进一步论证观点,因此,作者列举撒切尔夫人的话是为了说明首句观点的。故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与关于撒切尔夫人的举例论证为并列关系,排除;文段中主要说的是中国的对外交流文化发展较为缓慢,并非文化发展缓慢,C项错误,排除;B项根本没有提及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排除。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习题精讲(4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