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老年漂”
2015-03-02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申论主要考查应考人员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职人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河南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hngwy.org/)整理了一些申论热点供考生参考。考生可结合2015年河南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备考。
“老年漂”
【背景链接】
俗话说“故土难舍”,有人老了却又去漂泊,相比较年轻流动人口,“老年漂”绝不是个案现象,而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老年漂”,顾名思义就是:老了,还在漂泊。泛指那些人到晚年、离开故土来大城市与子女长期同住的老人。俗话说“故土难舍”。可以肯定,在中国,绝大多数老人都是愿意在自己家乡终老此生的。然而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老年漂”并不是个案现象,而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上海“老年漂”人口已近16万人。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11年针对316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8%人表示身边存在“老年漂”现象,其中63%的人表示“老年漂”常见。受访者中,“80后”占36.8%,“70后”占40%。
2011年中国青年报针对“老年漂”经常会遇到哪些问题的调查显示,71.5%的人表示“社交圈子窄,会孤独寂寞”;其次是“医保、社保问题”(61.6%);“与子女生活习惯不同,容易产生矛盾”排名第三(59.2%)。接下来还有:“来到陌生的城市,会无所适从”(56.9%);“子女条件有限,老人被动分居”(49.7%);“语言不通”(38.4%)等。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一、“老年漂”形成的原因分析:
1、照顾儿女子孙
“老年漂”形成,客观上是为了辅助照顾子女儿孙:
年轻人的漂泊是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老年人的漂泊却是为照顾下一代。
学者李珊把中国移居老年人按照移居意图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支援子女类型、投靠子女类型、落叶归根类型、追求生活品质类型,其中以支援子女和投靠子女类型为主,约占78%,主要特点有:从农村或者较小城市转移向较大较发达的城市,因其子女在城市安家立业而移居,这样一方面是为了辅助照顾子女儿孙,同时又可以接受子女们的照料。学者刘庆的研究也认为,“老年漂”的首要目的并不是赚钱获得自己经济地位的提高,主要是缓解子女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为子女料理家务或帮助照顾儿孙。
2、育儿和托幼的公共服务缺乏
中国缺乏育儿和托幼的公共服务,亲情召唤下,老一辈只能再次出山。
在中国,幼儿社会教育历来被认为是为3-6岁儿童提供的幼儿园教育,没有提供对0-3岁婴幼儿的托儿服务,基本以在家庭中散养为主。年轻的父母虽然通过打拼将工作和生活的基础最后都落在了城里。但是,他们的“家业”毕竟还很脆弱,既要为工作竭尽全力,又要为养儿育女耗尽心血,这使他们力所不逮。
保姆照顾婴儿大多缺乏专业能力,且负面新闻颇多,而市场上能让家长放心、有资质接收0-3岁婴幼儿的托儿所也较少,且收费颇高;即使到了3-6岁,孩子的学习时间与父母工作时间不一致,父母难以保证接送孩子的时间。幼儿园、小学大多在下午3、4点钟就放学,而一般父母则要到6、7点钟下班,更不用说超时加班或者节假日加班的情况。
3、中国文化强调家庭价值观
在亲情的召唤之下,老一辈只能再次出山。中国文化强调家庭价值观,“老年漂”其实也是空巢老人和离乡年轻人共同的需要,“所谓‘漂’,是指家庭成员长期分离和没有根的状态,老人来到子女身边,倒正好使家庭团聚在一起”。
二、“老年漂”作出的贡献--填补公共服务空缺
他们不仅为家庭作出贡献,还填补了一些公共服务的空缺。
从国家层面来看,“老年漂”对社会的贡献更加值得关注。虽然在中国,家务劳动通常不如职业工作一样被重视(即使是涉及养儿育女、繁衍后代这么重要的有关国家前途的大事也一样)。但实际上,正是这些“老年漂”无私奉献,不仅缓解乡村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矛盾,更填补本应由政府花极大精力和财力去组织和构建的育幼等公共服务。
如前文所述,中国大陆缺乏育儿和托幼服务。社区育婴指导站从2008年开始在北京建立,且不说两年内建立200个社区育婴指导站的计划早已流产,相对北京2600个社区实在杯水车薪。其他城市更不见踪影。而在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类似的机构早在各个社区开花,为社区内的母婴家庭提供家庭指导、婴幼儿看护、教育、培训等一站式服务,有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管等多种形式接收0-3岁的孩子,家长可在白天工作时间内随时将宝宝托管。
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后,父母面临工作时间和孩子学习时间不一致的问题。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机构和政府也采取办法解决。在美国,随着年轻父母上班时间越来越不规律,托儿所等服务机构适时推出24小时服务--“随时托”;韩国则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班级开设晚托班,孩子在晚托班的寸间根据家长的下班时间设立弹性的接送时间段。
[归纳概括]
“老年漂”面临的问题:
一、适应新环境的困惑
语言沟通、生活方式、城乡习俗、社会交往等各方面差异会带来种种困惑
不管是主动要求,还是被动接受,“老年漂”从一个熟悉的环境“漂”到一座陌生的城市,老人们一方面享受到儿孙团聚的天伦之乐,另一方面也面临语言沟通、生活方式、城乡习俗、社会交往等各方面差异所带来的种种困惑。
二、社会保障缺失
与适应新环境等相比,“老年漂”所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还是社会保障
规定户籍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同样各种保障制度也就印上了户籍色彩,很多保障制度或福利政策都是只针对当地的户籍人口或就业人口。而老漂族既没有居住地的户籍,又没有自己的职业,被排斥在社会保障政策之外,所享受的只能是户籍所在地的社会保障政策,面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关系无法转移等困难。跨省就医报销至今没有大范围突破,“看病难看病贵”是“老年漂”们的心头病。
以医疗保险为例,各地医保政策各自为政,还必须在指定医院就医才能报销医疗费。如果老人住在子女家,当地的医院不属于指定报销的医院,医疗费用就是自费,病检查身体都要自掏腰包。从2009年提“异地就医结算”目标至今,一些城市虽然出台了医保界地安置政策,但办理手续很麻烦,而且异地住院要回原居住地办理申请手续和报销。
而“老年漂”正是就医需求极大的老年人群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老龄化和生命历程司司长John Beard等人完成的调研,60岁以上老年人约承担着全球死亡与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而根据《柳叶刀》的数据,在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达到2.02亿,具有慢性疾病老年人多达1亿。结语随着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发展,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老年漂”一族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大。要让这些老人“漂”得更幸福,政策的调整和落实是基础工作。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5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一刀切”叫停集会活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