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阅读题目以其字数之众“闻名”于2016年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部分。那么,如果广大考生的做题思路和其他题目一致,皆为从头至尾来看题解题的话,那么不免过于浪费时间,这时往往吃亏的就是自己了。因此,河南公务员考试网专家提醒大家,做片段阅读题时,最优的方式是先看题目的问法,再返回题干中去寻找最合适的答案,最终对比选项得出答案。河南公务员考试网整理了一系列片段阅读练习,供考生参考,考生同时可结合2016年河南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备考。
1.对于国家实力与国际话语权之间的关系,我们的舆论往往作片面的理解,认为国际话语权的大小根本取决于国家实力的大小。当然,这种观点似乎来自当今世界一个令人迷惑的现象,即最为强大的美国拥有最强的国际话语权,传统强国比较集中的欧洲也拥有很大的国际话语权。但是,美国和欧洲之所以拥有强大的国际话语权,并非仅仅因其实力强大,更是因为他们的话语中所包含的观念创新性引导着大多重要国际议题的设置,他们话语中的逻辑性和说服力较强等等。虽然不能否认实力强大对于话语权是一个积极性因素,但国际话语权从来不是按国家的实力大小来分配的,在某些问题或领域,一些实力小的国家比一些实力大的国家拥有更多话语权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国家的实力决定了国际话语权的强弱
B.强化话语质量对提升国际话语权至关重要
C.国际话语权为个别实力强大的国家所掌控
D.国家实力对话语权影响在不同领域中不同
2.有人说:“三百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此言曾引起超强争议,很多人对于这两位先贤的可比性提出质疑:文学和绘画怎么比呢?但是从社会功能讲来,如果没有鲁迅,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会大有不同。美术终究不能像文字那样直接用语言文字表达作者的思想意愿,并在读者心中刻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例如鲁迅小说的《呐喊》、《彷徨》的插图,虽然有助于读者对小说中的人物、内涵产生具象感,促进对思想内容的理解,但不能代替小说本身。齐白石的画,以独特的艺术笔触描绘了自然与人间的现货意象。也有对社会不平的尖锐讽刺,但终究不能像鲁迅的小说、杂文那样对社会施以巨大的冲击力。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文学和美术有不同的艺术价值
B.美术是一种含蓄、间接的艺术表达形式
C.文学对社会的影响力较美术更胜一筹
D.鲁迅在民族性格的形成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3.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显示出强大的造富功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诸多经济指标名列世界前茅。与之相应,国人的财富观也发生了重大的历史变化,这就是从计划经济时期的拒斥财富、恐惧财富,到今天的追求财富和拥有财富。的确,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我们日益走向富裕的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确立正确的财富观,对财富的价值和意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国民物质生活水平
B.社会主义的追求包括消除贫穷和贫富差异
C.国人应正确认识财富的价值和意义
D.国人的财富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4.在欧洲,随着强悍的罗马帝国版图的扩大,拉丁语曾经成了通用的语言。但随着帝国的衰亡,各民族借用拉丁语又发展出了自己的语言体系。此后,欧洲战事不断,语言也相互渗透。诺曼公爵征服英国后,法语成了宫廷贵族的语言,讲法语也成了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直到二十世纪初,法语以其词义准确、不致发生歧义仍然在欧洲国际会议中受到推崇,正式外交文本也基本上都采用法语。但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后,随着英美国家的崛起,英语又逐渐变得强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语与法语同时成为了欧洲国际会议的工作语言。到二战后,由于美国在全球霸主地位的确立,英语逐渐超越了法语,成为外交场合的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语言与政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B.拉丁语对欧洲语言产生深远影响
C.现代外交场合的工作语言之争早已产生
D.英语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已无可替代
5.如果二氧化碳气体超量产生,就会在大气层中聚集,使全球气候出现令人讨厌的温室效应。在绿色植被覆盖的地方,特别是森林中,通过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的破坏,就意味着在生产二氧化碳。工厂对植物生成的燃料的耗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燃料包括木材、煤和石油。
上述断定最能支持以下哪项结论?( )
A.如果地球上的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受到了严重破坏,将使全球气候不可避免地出现温室效应
B.只要有效地保护好地球上的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那么,即使工人超量耗用由植物生成的燃料,也不会使全球的气候出现温室效应
C.如果各国工厂耗用的由植物生成的燃料超过一定限度,那就不可避免地使全球气候出现温室效应,除非全球的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得到足够良好的保护
D.只要各国工厂耗用的由植物生成的燃料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就可避免全球气候的温室效应出现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参考答案及解析:
1.B【解析】此题为意图判断题。文段中的第一个但是表示转折,重点在转折之后即:美国及欧洲之所以拥有强大的国际话语权,是因为话语中包含的观念创新性引导着大多国际重要议题的设置。最后一句中的虽然但是也在强调话语权不是根据国家实力大小来分配的。所以要增加国际话语权,就应该提升话语质量,因此B项当选。
2.C【解析】此题为意图判断题。文段中第一个但是表示转折,重点在转折之后,强调从社会功能来讲,美术终究不能像文学那样直接用语言文字表达作者的思想,并在读者心中刻下不可磨灭的深痕。后文用鲁迅小说与小说中的插图举例证明了作者的观点,文学对社会的影响力较美术更胜一筹,因此C项当选。
3.C【解析】文段开头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是背景铺垫,文段最后一句,但不容忽视的是,是文段的重点句,强调在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下,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对财富的价值和意义有确定的认识。因此C项当选。
4.A【解析】文段第一小段说的是罗马帝国的强大,拉丁语成为了通用语言,第二小段说的是诺曼公爵征服英国以后,法语的到了广泛的运用。第三小段说的是工业社会以后,英语逐渐变得强势。第四小段说的是二战以后 ,美国企球霸主的地位确立以后,英语成为最广泛的使用的语言。总结概括问段内容,答案为A,因此A项当选。
5.C【解析】题干的结论是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的破坏,就意味着在生产二氧化碳。工厂对植物生成的燃料的耗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燃料包括木材、煤和石油,理由是如果二氧化碳气体超量产生。就会在大气层中聚集,使全球气候出现令人讨厌的温室效应。在绿色植被覆盖的地方,特别是森林中,通过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根据这个意义,A实际上不一定大量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被支持的结论;B是不对的,如果超量耗用植物生成的燃料,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也会产生温室效应。C是正确的,因为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可以得到这个结论的。D说的比较绝对,没有考虑到绿色植被和森林破坏的情况。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