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为各位考生带来了2018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答题技巧:逻辑填空。相信行测考试一定是很多考生需要努力攻克的一道坎儿。行测中涉及的知识面之广,考点之细,需要开始做到在积累的同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河南公务员考试网温馨提示考生阅读下文,相信能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更多河南公务员考试复习技巧详见2018年河南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
仔细研读下文>>>2018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答题技巧:逻辑填空
一、语感法
这种方法对语言文字功底要求较高,主要适用于基础比较好的应试者,当然应试者在实在选不出正确答案时也可考虑使用。
语感是对语言现象的感知能力。语言感觉从哪儿来,这必须要依赖在平时阅读中的修养,在生活中 多关注和注意。语感蕴含在朗读之中,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最有效的方法。通过主观的学习,加上生活中 的耳濡目染或潜移默化,就形成了我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即语感。形成语感后,考试就可以通过综合考虑题干文字的语体色彩(书面/口语)、语言风格、习惯搭配等因素,将备选项带入题干,选出最佳答案。
【例题】中华民族—直以其强烈世界,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时期,尤其需要———人们的责任意识,这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也是时代的呼唤。
依次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增强 要求 B.提高 结果
C.加强 需要 D.提升 途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义词辨析与词语的习惯搭配。解决本题的重点在于语感,即语言习惯的问 题,同时,两个词的选择题更适合用排除法来解决。“加强”一般暗含着“不是很强”的意思;而“增强”则 表明“原来已经很强了,需要增加一些以便更强”的意思。从第一空的选词来看,“提升意识”的搭配毫无疑问是不恰当的,排除D项。对于第二空的选词,可以轻松地排除掉“结果”和“需要”,“必然要求”的搭 配是最恰当也是最符合语意的。故选A。
本题的题干文字出自杨德东的《社会主体责任意识的缺失及重塑》(《中州学刊》2007年0 2期)一 文,并被《新华文摘》2007年第14期转载。对于语感好的同学,仅凭语感就能够判断第二个空格应该填 “必然、要求”,从而选出正确答案。当然,如果应试者的阅读量很大,曾经看过这篇文章,并在平时的阅 读中注意词语的使用与积累,则更容易直接选出答案。
二、望字生义
我们的汉字是象形表意文字,是用表意体系的符号来表达汉语的词或语素的。一个汉字通常表示 汉语里的一个词或一个语素,这就形成了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特点。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所 以又叫方块字。如:车、上、明、问等。车、上、明等字的形体来直接表达语言里的词义,“问”既能表意又 能表音,“门”表音,“口”表意。应试者在考试中遇到自己不能准确解释,或确定选择的时候,不妨用“望 字生义法”。顾名思义,望字生义就是看到词语,根据自 义和用法。’
【例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他身边经常带着一小本子,到技术部门细心———世界各国石油发展情况的资料,并作详细摘录。
(2)中国昆曲,正因为她自身所具有的重要文化价值和深厚的文化———,才被世界人民所公认。
(3)奥运会是国际普遍———的大比赛,对主办城市来说也是一次技术上的考验。
A.收集 内蕴 关心 B.搜集 内蕴 关注
C.搜集 品位 关注 D.收集 品位 关心
解析:从考查的词语看,“搜集”和“收集”是一组。在这里我们只需要把“搜”和“收”区别出来就行 了。“搜”从提手旁,读“叟”的音,应估计为:仔细寻找之类的意思。“收”要从部首的角度来的话,有点难度。但是,可以从组词来入手,“丰收”“收获”“收缴”,大概应理解为:把分散的东西,聚集起来。这样一 对比,不难可以看出,“搜集”是很仔细寻找并集中。(1)“他身边经常带着一小本子,到技术部门细心_世界各国石油发展情况的资料,并作详细摘录。”显然是比较仔细的查找并集中起来,这样可以选择“搜集”。
“内蕴”是两个字的合成词,“内”可以理解为:内在;“蕴”从草头,读“温”的近似音,望字生义为:草下 面的涵养或蓄积。联起来“内蕴”:内在的涵养。而“品位,,是有“品”和“位,,合成的。“品”是三个口,说明 和嘴或吃东西有关系,“位”是从人旁,人立的地方,联起来“品位”想象为品尝的位置,可以引申为人或事 物的品质、水平。主要和人有关系;而“内蕴”不一定是指人。(2)“中国昆曲,正因为她自身所具有的重要文化价值和深厚的文化,才被世界人民所公认。”文化重要是一个长期积累、蕴藏的过程,因此要选择“内蕴”。
“关心”和“关注”,区别在于“心”和“注”。“心”根据造字的构成可以望义为:倾注了自己的主观情感;“注”是从水旁,读“主”的音,可以望义为:主观重视。(3)“奥运会是国际普遍_的大比赛,对主办城市来说也是一次技术上的考验。”这是大家比较关心和重视的一件大事,是主观重视的,所以要用 “关注”。故选B。
三、代入排除法
代人排除法,是各类选择题型考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同样适用于选词填空,特别是多空选择。排除,即把最不可能的干扰选项排除掉,再把剩余的相似选项代入句子,综合运用各种技巧,最终选出答案。在考试时,时间是十分宝贵的,可谓争分夺秒。做题时,既是知识的较量,也是解题技巧的角逐。谁能驾驭知识,争取时间,谁就是胜利者。而且,把各种知识和技巧综合运用,本身就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例题】水资源_不是能够无限供给的,可持续发展的_应当是建立污水回收系统,循环利用。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率还较低,污水处理费仅是自来水水费的一半左右,而仅凭_我们就能判断,使污水重新进人城市水源循环的费用一定比采集清洁水的费用高得多。
依次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自然 目标 想象 B.既然 途径 观察
C.显然 思路 直觉 D.当然 基础 常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义词辨析与词语的习惯搭配,可以采用排除法。仅从第一个空格来看,四个 选项似乎都可以,本题的突破口在第二、三个空格:“建立污水回收系统,循环利用”属于“思路”或“途 径”,从而排除A、D两项;“使污水重新进入城市水源循环的费用一定比采集清洁水的费用高得多”是一 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所以仅凭“直觉”或“常识”就可以判断,这样又排除了 A、B两项。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