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长期以来,中国周边各个区域对中国有不同的认识,而这可能恰恰是很多面使中国自我认识更加准确的镜子。与这些曾经与中国亲密接触、看上去有些接近的文明体比较起来,那个长期以来当作比较镜像的西方,似乎只是一面朦胧含糊的铜镜。虽然看得见整体中国文化的轮廓,却看不清具体文化中国的细节。所以,如果我们转身面向这个周边,套一句经济学界常用的术语,也许它将成为学术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因为这一研究领域的开拓,我以为引出的学术史变化,有可能是对语言工具的重新重视、对域外新数据的重新重视。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中国应该多研究周边地区的文化
B.通过对周边地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
C.中国应该重新重视语言工具和域外新资料
D.中国需要加强自我认识
2.同样的一些话,出自不同人的口,有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在大学课堂上,同一句话,有的教师讲出会赢得一片掌声,有的教师讲出则会招致一片嘘声。原因主要在于,前者已经用自己的行为为自己赢得了讲话的资格,而后者却没有。可见,重要的往往不是有人讲了什么话,而是这些话是由什么人讲的。
这段话的主旨在于( )。
A.否定过度的名人效应
B.批评群众的盲从心理
C.抨击言行不一的虚伪作风
D.抨击为名利而钻营的现象
3.凡是符合立案条件,并已办理立案手续的所有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或个人隐私等不宜公开的理由外,均应当在人民法院决定立案的7日内在网上公示,同时告知合议庭组成人员和案件审理期限,便于当事人和社会监督,防止拖延案件审理期限,司法效率提高。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
A.怎样提高司法工作效率
B. 加强立案强制性的措施
C. 案件审理期限告知方式
D. 司法工作怎样接受社会监督
4.在树叶茂密的布鲁克林学院的校园里,一栋墙面爬满常春藤的大楼的地下室里有着更令人吃惊的东西:在300加仑的玻璃纤维制作的鱼缸里,塞满了罗非鱼。看上去比地铁车厢还要拥挤。管理这个潮湿区域的是这个学院水产研究和环境评估中心主任、退休教授马丁·施赖布曼。几年前,罗非鱼在这里还很少见,但是现在它在美国越来越常见,几乎所有的罗非鱼都是在中国、中美洲和南美洲养殖并从这些地方进口的。施赖布曼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他认为城市水产养殖——在像纽约这样的城市用大鱼缸养鱼——可以解决对野生鱼的过度捕捞问题,并为美国人提供就业机会和健康的食品。
画线句中“这种状况”指的是( )。
A.现在罗非鱼在美国越来越常见
B.美国几乎所有的罗非鱼都是进口的
C.发展城市水产养殖业
D.应该在城市养鱼方面创造就业机会
5.北极海域浮冰面积逐渐减小,总计缩小达20%左右,使北极熊难以在浮冰上长久立足,加之某些国家对海豹大量捕杀,使本来就不多的北极海豹越来越少,北极熊更难在浮冰上捕食海豹,我们来到北极斯匹兹卑尔根岛西北海岸北纬80度附近一海湾时,惊讶地拍摄了北极熊捕鱼的全过程,我们看到北极熊改变了以捕食海豹为生和“不下水”的习性开始跳下冰冷的海水抓鱼为食。
这段文字充分表明( )。
A.北极环境日益恶劣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聪明的物种更难适应环境
D.环境变化改变了北极熊的生活习性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参考解析
1.B【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材料总-分结构在第一句就点明了主旨,关键词“而”之后表达了中国可以把周边区域当做自己的镜子从而使认知更加准确,据此分析B项意思最为接近。C项是最后一个分句开拓研究领域的作用,而且是“有可能”,不是整段的意思,首先排除。A项错误,选项说“应该多研究”,做出这个判断需要阐释应该的理由或者研究的好处,但文章并没有对“应该多”提出证明,只是叙述了“可能恰恰是”的情况。D项错误。本文重点是说多研究周边,“加强自我认知”只是行为的结果。故正确答案为B项。
2.C【解析】文段为总分总结构,首尾呼应,强调同样的一些话,出自不同人的口,有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可见”引导结论呼应首句,强调说话人身份的重要性,要以身作则、表里如一。因此,答案为C。
3.A【解析】原文中表示必要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应当”可知,其后为作者提出的对策,是全文的主旨句,文字内容所讲述的并非“立案强制性措施”、“审理期限告知方式”、也不是“怎样接受社会监督”,内容主要讲的是A项内容。
4.B【解析】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词句理解题。根据就近原则,可知“这种状况”指的是前句“几乎所有的罗非鱼都是在中国、中美洲和南美洲养殖并从这些地方进口的”,B正确。A项是背景,且如果是改变这种常见的现象,后面就不会提出“城市水产养殖”的建议;C、D项都是施赖布曼针对“改变这种状况”提的建议,并非状况本身。故正确答案为B。
5.D【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材料整体构成“铺垫解释原因——提出观点”的分——总结构,先叙述北极海域浮冰面积减小、海豹被大量猎杀数量减少的现象,之后引出这些因素造成的影响:北极熊因此而改变生活习性,这是材料的重点,因此这段文字的主旨是环境变化改变北极熊的生活习性,故正确答案为D。A项的重点是“北极环境”,而材料的主要论述对象是北极熊的生活,所以不选;B项引申过度,材料没有根据;C项“聪明的物种”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均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