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不知道,很多人报考公务员的原因,除了“面子”、工作稳定等众所周知的因素,还要再加上一条。这条原因就是,公务员对于学历和经验的要求普遍来说,没有去企业应聘那么高,一些职位甚至只需要大专学历就可以报考。在如今“非本科以上不录用”、“没工作经验不要”的应聘环境下,考公务员可以说是一次难得的翻身机会。无论你是大专生、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也不管你是否有工作经验,只要你符合职位要求,就可以报考,大家的起跑线都是一样的。考试的科目完全一样,用来备考的时间长短也基本一致,而且公务员考试也不存在什么猫腻,是一场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
在这场竞争中,最占便宜的无疑是应届生。首先,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国考招录也倾向于应届毕业生群体,每年都有很多职位仅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考,这给很多应届毕业生报考国家公务员提供了超多机会。国考市(地)级以下职位多以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主,这些岗位多数不限制基层工作经历,大部分应届毕业生都可以报考。而且应届毕业生大部分都非常年轻,学习能力强,大部分没有切实的生存压力,能够专心备考的时间也比较充足,因而身体条件和心理状态都非常适合备战公务员考试。
反观毕业多年的上班族,平时也没有太多时间看书,就只能趁着周末和下班的时间复习,这类人群想公务员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了。很多人在高中、大学的时候学习能力是最强的,在这个期间,有老师天天都到学生学习。还有自己的同学一起学习前进。但是出来社会后,他们天天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社交,还有活动,工作等等。难再回到学生时代那种全身心投入学习的状态了,所以一个知识可能要花很久的时间,而且掌握的也不是很牢固。
所以如果想顺利上岸的话,必须抓紧机会,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因为公务员考试非常广,多积累总没错。想要快速积累必要的知识,不能盲目的啃书,事无巨细一股脑的都往脑子里记,这样浪费时间,而且效率低下。我们只要根据以往的考情,找准这几个重点去学习积累即可。
一、常识积累
常识在公务员考试中应用极为广泛,包括20道常识题,以及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的几道题,虽然题量不少,但相对于浩如烟海的常识而言,积累的性价比较低。稍微针对性的积累应该重在时政热点、基本法律常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常识积累,此方面的内容建议多听多读的方式来增加积累。
二、言语积累
言语在考察的知识点上对于词语的使用和意图的判定是重点。前者难在词语间的细微差别,但更多的是考生在词汇的积累不够,主要体现在成语意思不明,常用词语的搭配和使用规则不了解。在这一点上,考生可以通过对历年考试真题进行分析,归纳高频词语和成语,总结在使用上的注意事项。其次,要想从根本上具有语感,在平常的生活中可以关注时事报道,对新闻报道中高频词汇的积累往往能够事半功倍。而后者难在对于文段重心的把握以及选项的区分,前者通过学习可以有明显的进步,但后者却需要考生对选项的设错模型有更多的了解。要想能够更好的把握文段的思维脉络,建议考生多进行文章阅读的练习。不是通过现今的手机去快速阅读,最好能养成月读一书的好习惯,通过对文章的整体阅读,把握作者心态,理清文章脉络,尤其是文章在话题转变时的标志,都能对片段阅读起到不小的作用。
三、数学积累
数学在公考中的地位一直很尴尬,由于数量关系的难度较大,很多考生先天上存在畏惧心理,在备考之前就已经选择了放弃,而资料分析虽然难度不大,但寻找信息麻烦,计算量大的问题还是让考生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觉得极为棘手。其实,对于公考而言,要想能保证通过,资料分析是必须把握住的,要想能在行测上碾压对手,数量关系就是必须争取的,所以盲目放弃数量是不明智的选择。首先数字的积累重在分数,对于资料分析给定的百分数,如果考生能更快的转化为接近的分数,那么整数之间的运算就简单了,所以考生完全可以积累好从1/20到1之间的常用分数。其次数间关系的理解往往决定了对公式的熟悉对,所以事先了解常用公式和命题特色,能帮助考生更好的学习这两个部分,致胜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