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中国古代音律常识”相关介绍,备考公务员考试多积累肯定没错!
【钟】
古代乐器,属八音之一金类。青铜制,悬挂在架上,用槌击而鸣。西周中期开始有用十几个大小不等的钟组成的编钟。也有单一的,称为“特钟”。有的口缘平,有悬纽,又叫“鎛”,盛行于东周时代,是从钟发展来的形式。《石钟山记》:“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又:“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磬磬钟鼓不绝。”《庄暴见孟子》:“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苏轼《日喻》:“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磬】
古代石制乐器,属八音之一石类。用美石或玉雕成,悬挂在架子上,以物击之而鸣。商代已有单一的特磬,周代常有以十几个大小不等的磬依次组成的编磬。《石钟山记》:“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西门豹治邺》:“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此处是说弯着腰象磬的形状。《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另外,佛寺中状如云板的鸣器也叫“磬”,用来敲击集僧。又佛寺中钵形的铜乐器也叫“磬”。
【管弦】
管,管乐器,用铜、竹等制成的管状乐器,古属八音之一竹类。弦,弦乐器,乐器上用发音的丝线、铜丝或钢丝,古属八音之一丝类。管、弦并用常泛指音乐。《琵琶行(并序)》:“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阿房宫赋》:“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李约《观祈雨》:“朱 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雅乐】
古代帝王郊祭、朝贺大典所用的音乐,跟俗乐对称。周秦时的《韶》《武》即属雅乐。自汉代起均由太常和太常寺掌管。各代均曾因前代雅乐散失而吸收民间音乐重新制订。元、明以来,雅乐、人俗乐的区别虽还存在,但这两个名称已日见少用。
【俗乐】
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的泛称,跟雅乐相对。宫廷中宴会中宴会时也用俗乐,称为“燕乐”。一般也把散乐(百戏)包括在俗乐之内。历代俗乐都很流行。唐玄宗时设教坊管理俗乐,并在梨园教练俗乐乐工。
【曲牌】
俗称“牌子”。元、明以来南北曲、小曲、时调等各种曲调名的泛称。每种曲牌各有专名,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平仄等也都有基本定式,可扭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与词牌名相同的。元曲中曲牌名有《端正好》、《滚绣球》、《二煞》、《一煞》、《煞尾》等。(张连月)
【律管】
古人用管、钟、弦定音,所以有管律、钟律、弦律之说。律管是用来定音的竹管(后世又用铜管),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律管吹出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音,来确定乐音的高低。律管的长度是固定的,长管发音低,短管发音高。蔡邕《月令章句》:“黃钟之管长九寸,孔径三分,围九分。其余皆稍短,唯大小无增减。”以黃钟为准,黃钟管长三分减一,为六寸,是林钟管长;林钟管长三分增一,为八寸,是太簇管长;太簇管长三分减一,为五又三分之一寸,是面吕管长;南吕管长三分增一,为七又九分之一寸,是姑洗管长。以下次序是应钟、蕤宾、大吕、夷则、夹钟、无射、中吕。除由应钟到蕤宾,由蕤宾到大吕都是三分增一外,其余都是先三分减一,的三分增一。这叫十二律相生的三分损益法。十二个律管长度有一定比例,十二个标准音也就有了一定的比例。
【乐调】
在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中,古人通常以宫作为音阶的第一级音,五声音阶则为:徵(5)、羽(6)、宫(1)、商(2)、角(3)。音阶的第一级音不同,调式就不同。以宫为音阶起点的是宫调式,意思是以宫作为乐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以商为音阶起点的是商调式,意思是以商作为乐曲旋律中啊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其余由此类推。这样,五声音阶就可以有五种主音不同的调式,同样,七声音阶就可以有七种主音不同的调式。如《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这里说的是变徵调式和羽调式。不同的调式有不同的色彩,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
再是,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没有绝对高度,只有相对高度。它们的音高要用律来确定。如把黃钟定为宫音,叫“黃钟宫”;把大吕定为宫音,叫“大吕宫”,其他以此类推。黃钟宫音就比大吕宫音低。宫音确定,其他各音用哪个律就确定了。以“黃钟宫”、“大吕宫”为例。
理论上十二律都可以用来确定宫的音高,这样就可能有十二种不同音高的宫调式。商、角、徵、羽各调式仿此,即各有十二种不同的调式。五声音阶的五种调式,用十二律定音,可各得十二“调”,共六十“调”。同样,七声音阶的七种调式,用十二律定音,可得八十四“调”但这只是理论上的组合,实际上音乐中并不全用。古人把以宫为主音的调式称之为“宫”,以其他各声为主音的调式统称为“调”。隋唐燕乐只有二十八宫调,南宋词曲音乐只用七宫十二调,元代北曲只用六宫十一调,明清以来南曲只用五宫八调。常用的是五宫四调,通称为“九宫”。
【工尺谱】
我国传统的记谱法之一。约产生于隋唐时代,由一种管乐器的指法记号逐渐演变而成。常见的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依次记写七声。高八度各音加“亻”旁作标记,如“仩、伬、仜”等;低八度各音除六、五、乙分别改为合、四、一外,其余均在末划带撇表示,如“上、尺、工”等。节奏则用板眼记号“、”、“x”、“·”、“0”等表示。
【八音】
“八音”是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钟、铃等属金类,磬等属石类,埙等属土类,鼓等属革类,琴、瑟等属丝类,柷、敔等属木类,笙、竽等属匏类,管、箫等属竹类。
真题演练
(2017年国考行测副省级)我国古代用“金”“石”“丝”“竹”指代不同材质、类别的乐器。下列诗词涉及“竹”的是:
A.珠帘夕殿闻钟磬,白日秋天忆鼓鼙
B.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C.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D.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我国古代按照乐器的材质将其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
A项错误,诗句中提到的“磬”是古代的一种石制打击乐器,属于八音之“石”,“鼓”是用皮革制成的,属于八音之“革”。
B项错误,诗句中提到的“琴”是指古琴,即汉族的一种传统弦类乐器,属于八音之“丝”。
C项正确,“竹”是指竹制吹奏乐器,主要包括萧、笛等,诗句中提到的“笛”即属于竹制乐器。
D项错误,诗句中提到的“筝”是指古筝,即中国古老的拨弦类乐器,属于八音之“丝”。
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