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古塔的建造,其规模之大,分布之广,数量之多,在古代建筑中是________的。
A.首屈一指
B.屈指可数
C.空前绝后
D.沧海一粟
2.如何克服文学批评中的主观主义,如何恢复批评的尊严和功能?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根本上说,还是要提高批评家的________素质。
A.自身
B.自我
C.整体
D.主体
3.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公正的条件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________人民的民主权利,让国家________、兴旺发达;就是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让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得以________,成功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保护 河清海晏 提升
B.保证 歌舞升平 展示
C.保障 政通人和 迸发
D.保有 国泰民安 爆发
4.在中国古代,凭吊古迹是文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在历史和地理的交错中,________般的生命感悟甚至会使一个人脱胎换骨。那应是黄昏时分吧,离开广武山之后,阮籍的木车在________间越走越慢,这次他不哭了,但仍有一种沉郁的气流涌向喉头,涌向口腔,他长长一吐,音调浑厚而悠扬。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闪电 夕阳衰草
B.雷击 夕阳衰草
C.闪电 长亭古道
D.雷击 长亭古道
5.预算即使制订得再________,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A.正确
B.准确
C.细致
D.完整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参考解析
1.A【解析】考查语境搭配的成语辨析与填空。
“首屈一指”,指位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空前绝后”,指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再会有,是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沧海一粟”,即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本题意为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古塔在规模、分布、数量等各方面,都是其他古建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首屈一指”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
2.D【解析】本题考查近义实词的侧重点辨析和语境辨析。
句首首先提出关于“文学批评”的问题,后面指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提高“批评家”的素质,主语发生了转移;而 “文学批评”作为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批评家”是这一行为的发起者,它与“文学批评”构成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而提高“自身”素质,只单纯强调了“批评家”自己,没有与前面提出的问题构成联系,据此可知“主体”更为恰当。故正确答案为D。
3.C【解析】根据题干,区分词意可知,“保有”是拥有的意思,与后文的“人民的民主权利”不搭配,首先排除D项。“歌舞升平”与“国家”不搭配,并且含有贬义,不合语境,排除B项。“提升”与“智慧和力量”不能搭配,排除A项。“政通人和”指正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迸发”指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河清海晏”比喻天下太平。故答案选C项。
4.B【解析】本题考查实词填空。先看第一空,“闪电”有形容速度快、突然之意,“雷击”有形容强度大、彻底之意。根据下文中的“脱胎换骨”可知强调的是变化强度大,故用“雷击”。再看第二空,阮籍驾车行走,不太可能是“长亭古道”,且“夕阳衰草”与“黄昏时分”相对应,更能营造出悲凉沉郁的氛围,放在语境中更合适。故正确答案为B。
5.B【解析】本题考查实词对象搭配的辨析与填空。
题干中的“预算”指国家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等对于未来的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的计划。一般来说,预算无所谓“正确”与否,只能是它的实施和执行结果与预期的计划产生误差或偏差。题干中给出“难免发生变化”这一提示,表明了“误差、偏差”的意思。B项“准确”指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与“误差、偏差”意义相反,填入此处符合文意。
“正确”指符合事实、道理或某种标准,与“错误”构成反义词;“细致”意为精细周密;“完整”是说完备,没有残缺或损坏。A、C、D三项显然与题干语境不符,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